每年的春节,总是能见到一种传统的仪式,那就是大年初一的早晨,家族的男性们会在黎明前集结,走遍村落,向长辈们拜年。尤其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这种磕头拜年的习俗尤为盛行,让人不禁感到有些不习惯。
对于磕头拜年,我并不完全赞同。尽管我们身处于一个文明社会的二十一世纪,但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我们是否还停留在古代?
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让他们磕头是不合适的。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我从未参与过磕头拜年的仪式。长辈们虽然会开玩笑说磕头可以得压岁钱,但那只是口头上的玩笑,实际上并没有真的磕头。我觉得磕头和被磕头都显得有些不尊重人。
山东地区磕头文化的盛行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里是孔孟之乡,传统文化深厚。我认为即使是传统的传承,也应该有所选择。作为邻省的河南,同样也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但在磕头这一习俗上,却选择了摒弃。这或许表明,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习俗并不被广泛接受。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山东的农村还保留着这种磕头拜年的传统。这或许说明,这种习俗在现实中已经逐渐被边缘化。我们身处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代。磕头这种古老的仪式与现代文明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三等之分。我反对任何将人分为高低贵贱的行为,而磕头正是这种尊卑之分的最高级表现。
据我了解,磕头的起源与君臣之礼有关。古代的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采用繁琐的礼仪和侮辱人格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地位。叩首这种礼节便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我们现在是一个新社会,儒文化或许曾为古代君王服务,但它并不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有人认为春节磕头是孝道的表现,是感恩父母的方式。但我认为这并不能解释春节磕头拜年的行为。春节磕头更多的是一种强化家族血缘关系的行为,与感恩父母并没有直接关系。在人格平等的现代社会中,通过叩拜来表达感恩并不合适。
谈到古代的礼节,除了磕头还有作揖打拱等。作揖打拱虽然与磕头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也带有一定的尊卑之分。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现代社会中的礼节已经逐渐演变为握手、拥抱和贴面礼等平等、友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