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定义(审计知识点汇总)

2025-02-0700:33:30生活经验0

审计之诠解

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详尽的查证,旨在为除管理层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合理的保证,从而增强他们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释义】

(1)在此,“审计”特指注册会计师审计

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审计体系主要由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板块构成。而此处所提及的“审计”,并非审计或内部审计,而是专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一特定概念,特指通用目的的财务报表审计,非泛指所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

(3)关于狭义与广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分

①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的范畴包括:

对于遵循特殊编制基础之财务报表的查证考量(对应第1601号审计准则);

对于单一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特定要素的特别审视(对应第1603号审计准则);

为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对应第1604号审计准则)。

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查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此项审计工作需按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执行。

审计的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谁为审计之需方?)

审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工作能有效满足这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需求。

【阐释】

“审计的目的”在于提升财务报表的可信度,降低错报风险,但并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此处之“提升”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无法保证财务报表毫无错报,只能合理确保经其审计的报表无重大错报。

而“降低”则表明注册会计师无法消除所有信息风险,但需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至于“不涉建议之利用”,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信息利用建议,亦不对使用者因使用信息所做的决策负责。

2.审计的保证程度(审计工作能达到何种程度?)

当注册会计师凭借充分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时,即可获得合理保证。受审计固有限制(1.5),注册会计师所得出的结论和形成的意见大多基于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

【详解】

合理保证虽非绝对保证,但应接近于绝对保证,如注册会计师可能有95%至98%的信心。

3.审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审计之基石为何?)

审计之基础在于其独立性与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能力与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应独立于被审单位与预期使用者。

【探析】

注册会计师之独立性乃其灵魂与生命所在,其专业胜任能力则为审计质量之保障。此质量保障基于行业协会制定的一整套“职业规范体系”。

4.审计报告(审计之最终产物为何?)

审计报告为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结果传递给相关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