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冠是多少岁(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

2025-02-0803:02:47百科知识0

称谓论年,历史中的岁月标识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流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年龄称谓。它们不仅仅是指代年龄的词语,更是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独特诠释。

在古籍之中,多见这些称谓的记载,它们或因袭前人言辞,或为后世所创,都成为了固定且富有深意的表达。

你是否知晓那些描绘人生各阶段的称谓?比如《论语》中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又或是《礼记》所述的“幼学”、“弱冠”等。

子曰的片段,让人回想起求学的历程:十五志于学,三十有所成,四十领悟生活真谛……这些年龄节点,不正是人生的重要标志吗?

戴圣所辑的《礼记》中,更是详细描述了从幼年到耄耋之年的各个阶段。如“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再到“八十曰耄耋、九十曰鲐背”。这些称谓,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人生的点滴。

后人在使用这些称谓时,或许因词汇发展,从单音节向双音节转变,于是有了“幼学”、“弱冠”等更具体的表达。

我国特有的干支纪年传统中,六十年为一轮,故有“花甲之年”之说。而杜甫诗句中的“古稀之年”,则特指七十岁,寓意着人生的稀少与珍贵。

在所有称谓中,“九十”这个年龄段尤为有趣。它有时被称为“鲐背”,因鲐鱼背上的斑纹与老人皮肤上的褶皱相似;又或因老人皮肤上如冻梨般的老年斑,又有了“冻梨”的别称。

那么,其他年龄称谓如“孩提”、“总角”、“豆蔻”等,又分别代表着怎样的阶段呢?我们一同来简要梳理一下吧。

“总角”代表着儿童的发髻时期,是童年时代的象征。“垂髫”则指幼儿时期那自然下垂的短发,代表着人的幼童阶段。“束发”则代表着男子十五岁成童的标志,意味着要学会各种技艺。“弱冠”则是男子二十岁的成年礼的代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立”指三十岁,“不惑”则是四十岁的象征。再往后,“艾”是五十岁的称呼,“花甲”、“耳顺”则是指六十岁。七十岁被称作“古稀”,寓意着人生的难得与珍贵。到了十岁,便有了“耄耋”、“鲐背”等尊贵的称谓。最终,百年则被称为“期颐”,寓意百岁老人应享有后代的赡养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