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概述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一种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以及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种,具有不锈性。其分类依据在于化学成分和金相的不同。具体来说,实际使用中,能够抵抗弱腐蚀介质的钢被称为不锈钢,而能够抵抗化学介质腐蚀的钢则被称为耐酸钢。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不一定能抵抗化学介质的腐蚀,而后者通常具备不锈性,这主要取决于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
按照金相,普通的不锈钢主要分为三类:奥氏体型、铁素体型和马氏体型。还有双相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和高合金钢等特殊类型。
1. 奥氏体型不锈钢:基体以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为主,无磁性,可通过冷加工强化。这类不锈钢常以200和300系列数字标示,如304。
2. 铁素体型不锈钢:基体以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素体为主,有磁性,冷加工可轻微强化。钢铁协会以430和446等数字标示。
3. 马氏体型不锈钢:基体为马氏体,有磁性,可通过热处理调整其力学性能。钢铁协会以410、420及440等数字标示。马氏体在高温下表现为奥氏体,经适当速度冷却至室温可转变为马氏体。
关于不锈钢的特性和用途、表面工艺、厚度区分等详细信息,暂不展开叙述。下面主要介绍不锈钢的耐蚀性及选材要点。
影响不锈钢锈蚀的主要因素包括合金元素的含量、生产企业的冶炼工艺以及外部环境。铬的含量超过10.5%的钢就不易生锈,而高镍含量的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性。优秀的冶炼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生锈的可能性。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不锈钢的抗锈能力更强,而在恶劣环境中则可能生锈。
若不锈钢出现锈斑,可采用化学方法如酸洗膏或喷雾处理,去除污染物和酸残留物后重新抛光,或用混合液擦拭轻微锈斑部位。
在仪表制造中,常用的一些不锈钢牌号及其性能包括304、304L、304H、316、316L、316H、317、321、347等奥氏体不锈钢,以及440C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如304不锈钢适用于制造输酸管道和结构件等,而904L超级完全奥氏体不锈钢则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各种浓度和温度的硫酸及其他腐蚀性介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