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艺术之美
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其雅俗共赏、短小精悍、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特点,让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到了无数佳作。这些佳作或因精美的对仗,或因丰富的意象,或因深刻的见解,或因凝练隽永,或因谐巧趣味而流传千古。
在濠江地区,楹联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和弘扬楹联文化,对于濠江地区打造“广东省楹联之乡”的品牌形象具有重大意义。让我们共同学习楹联知识,将这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楹联鉴赏时刻
月映地成水 云涌天如山
江苏扬州,一座享有“月亮城”美誉的城市。其中,瘦西湖的“月观”是扬州赏月的绝佳之地。
月观,顾名思义,是观赏月亮的地方。此处屋宇三楹,临水而建,坐西向东,视野开阔。每当月明之际,皓月,银光泻地,游人凭栏远眺,或是室内闲话待月,皆有“空里流霜不觉飞”之感。
而郑板桥的一副楹联在此处悬挂:“月映地成水,云涌天如山。”这副对联虽仅用十个字词,却意境高远,将瘦西湖的水与月、云与山巧妙地融为一体。
郑板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瘦西湖水的无限延伸与小金山的巍峨雄伟。小金山的云雾弥漫,与天空中的群山相映成趣,幻化出一幅壮观的画卷。这副对联充满了思辨色彩,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对比,使得整副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月观所在的景点虽名为小金山,实则并非真正的山峦。它是一个位于湖心的小岛,四面环水。其建筑风格与园林景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特别是对廊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走廊不仅连接了各个景点,还成为了整座园林的脉络和胜景。
回溯历史,南北朝时期的扬州园林已颇具规模。徐湛之的造园活动在扬州园林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如今虽然风亭、月观等景点已无处寻迹,但清人在营建小金山时仍沿用其旧名,以此纪念扬州的园林文化。
无论是赏月、作赋还是传承文化,都离不开人们的情感与情怀。楹联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