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篇独具一格。
他的诗歌风格雄健有力,气势磅礴,尽显盛唐的繁荣与活力。《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曲》等作品,均是他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在表达离别之情时,高适同样别具一格。他并不采用常见的缠绵悱恻之笔触,而是将慷慨豪放的情感融入其中。
让我们一同回味他的《别董大二首》。
董庭兰是何人?
董庭兰是当时享誉一时的琴师,亦是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
公元747年春,房琯被贬,董庭兰亦离开了繁华的长安。
那年冬日,高适与董庭兰在睢阳意外重逢。两人同为天涯沦落人,虽身处逆境,但深知聚散离合乃人生常态。于是,高适挥笔写下这两首诗,以赠挚友。
其一诗篇为:
黄昏之际,北风凛冽,雪花纷飞。
朋友前行时莫因未知之路而忧愁,天下之大无人不识君。
此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前两句中,诗人详细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黄昏的余晖被遮挡,天空北风呼啸,大雁哀鸣着飞过雪地。
在雪花中,两人静静凝视眼前壮美的景色。
在这短暂的离别时刻,高适轻叹道:朋友,你的才情为天下人所知。请放心,未来的路上定有知己相伴。
那么,高适当时的生活境况如何呢?他在第二首诗中如此描述:
其二诗篇为:
如鸟儿六翮飘摇的我深感孤独。
离开京洛已有十余年,贫贱丈夫自有荣辱与梦想。
如今相逢却无钱共饮,但这怎能阻止我对未来的渴望。
高适将自己比作飞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艰辛却仍积极面对的心态。
即使生活困顿如斯,他依然能写出鼓舞人心、激励人志的诗歌。
他写的“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告诫友人不要因前路未知而忧虑的也展现了他开阔的胸怀。
此等诗句一扫送别诗的沉闷之气,以慷慨豪迈的诗风著称,可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相提并论。
如林志炫在《凤凰花开的路口》中所唱:“时光的河流带我们走开。”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遭遇不同的挑战和离别。
面对人生的低谷时,我们应豁达从容地相信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