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如同维护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应当从培养良好的情绪习惯和思维习惯开始,预防胜于治疗。不应等到出现情绪障碍、情感伤害或精神错乱时才去寻求帮助,那样可能会贻误病情,使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父母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言传身教的影响不容忽视。孩子的脾气和性格往往受到父母的影响,好的方面自然无需多言,坏的方面则可能代代相传。虽然遗传是一个因素,但生长环境同样重要,两者共同作用产生最终结果。成为父母后,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避免极端思维导致的极端情绪和行为。
历史上,西汉文帝、景帝实行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被誉为文景之治。汉武帝则改变了这一策略,崇尚儒学,热衷武力。淮南王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作为方略,旨在劝导人们上进。其中的故事“塞翁失马”阐述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成为常用的成语和典故。
塞翁是一位智者、哲人,也是心理健康的典范。他面对各种事变表现出的坦然、从容和镇定值得我们分析学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的价值观,即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塞翁的价值观体现在他重视自己和亲人的生命,这是道家的哲学基础。
与此相反,儒家并不重生,孔子将“名”置于生命之上。商家以利为先,商人往往重利轻情,甚至在满足贪婪和攀比欲望的过程中丧命。人们在宠物问题上表现出的情绪波动也源于价值观的差异。一些人认为宠物比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更重要,导致宠物出现问题时情绪、情感和行为出现波动。
我们应该学习塞翁的豁达心态,避免僵化思维。很多情绪习惯是长期条件反射形成的,非理性的,不考虑多种可能性。事实上,因果之间有缘存在,条件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结果。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也能变坏事。我们无法改变因时,可以改变缘和结果。父母应教育孩子接受多种可能性,不要搞绝对化。真实世界并非那么简单,过度的理想化可能导致孩子陷入焦虑和困惑。
要进行挫折教育,告知孩子社会的危险和灾难,进行亲身实践。鼓励孩子早日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见多识广,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流行的拓展训练是一种好的锻炼身心的课程,涉及心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实践,触及灵魂。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在多个层面上努力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