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设计思维五个步骤

2025-04-2117:27:07常识分享0

我们来探讨一下设计方法论的内涵。

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师们对产品/服务进行认知、改造所遵循的理论。它综合了设计师们评估问题、定义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设计策略和参考准则。

在设计领域,点线面的交织可能使问题变得复杂,因此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拆解:

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套规范的设计流程,它指导我们按照正确的步骤前进。而设计策略则像是一张蓝图,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框架设计方向。最后的参考准则则是对每一个细节设计的具体指导和检验标准。

设计界中有很多经典的思维模型,如英国设计协会的双钻模型、IDEO的设计思维模型等。这些模型有的强调阶段的交替循环,有的则注重线性的推进和验证。综合这些模型的优点,我们可以提炼出更加通用和完整的三钻思维模型。

在三钻思维模型中,我们将设计过程分为研究、设计和验证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闭环。

在推进设计方案的我们需要明确衡量的指标。这可以通过进行可用性测试、灰度数据分析和AB测试等方式来获取数据验证。通过验证数据的变化是否符合预期,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并制定优化策略。

验证阶段的发散与收敛是沉淀好设计经验的关键。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设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设计。为了使设计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吸取每一次的反馈。

当整个设计专项流程完成时,我们便完成了一个闭环。这个流程融合了前述的各种设计思维模型,并期望能对你的工作模式带来启发。

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和目的,我们可以整理和归类常用的设计策略。例如,在了解用户场景和目标时,我们可以使用5W1H、卡诺模型等方法。在提升用户活跃度或产品指标时,AARRR模型、AIDA模型等策略则非常有用。

在进行品牌设计和传达时,我们有品牌价值模型、品牌动力金字塔模型等指导策略。而在评估设计结果时,Heart五度模型、G模型等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在使用任何设计策略时,我们都应先评估其适用性,确保设计目标与策略的一致性。然后,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通用策略更具业务针对性。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熟悉,从入门开始就与之息息相关。对于新入职的设计师来说,多学习、多思考和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诸如尼尔森的可用性原则、格式塔原理、交互设计的定律等都是我们日常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原则。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我们将这些原则按照界面设计和互动设计两类进行了重组。

经过这样的归纳整理,设计原则是否显得更加清晰简洁了呢?

我们鼓励每个设计新人都尝试制作一张设计原则的全览图。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每个原则的理解,还能在设计过程中快速找到适用的设计法则。完成设计后,同样可以使用这些原则进行快速检验。

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师的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定义解决方案并最终实现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