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跨境电商自媒体纷纷引用霞光社的消息,称temu正在计划启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POP模式,即引入第三方平台模式,此举将赋予卖家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运营自己的店铺。
虽然目前无法确定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且相当大。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及到托管类模式对于平台的快速扩张具有积极作用,要实现产品多样性的丰富、提高平台客单价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终究离不开大量第三方卖家的支持。参考希音的成功案例,其也是从托管类模式起步,如今已经开放了第三方卖家入驻服务,其目的正是为了达成上述三点目标。
尽管当前托管电商的模式颇受追捧,但我们需要回忆的是,这并非新兴事物。国内的电商巨头如天猫超市、京东自营等都是托管电商的代表。不过这些电商平台也都没有舍弃掉自己的第三方卖家部分。这表明了托管电商与第三方卖家并存的模式,在电商领域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必要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托管电商依然以跨境小包的形式进行运营,逐一寄送至目的地。在时效性方面,相较于卖家自发货方式可能不占优势,更无法与海外仓的竞争相提并论(当前托管类模式尚无法实现海外仓储)。
托管电商的唯一优势在于其价格低廉。简单来说,这是平台用来吸引流量的产品。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虽然需要盈利,但过多的引流款产品不仅使商家难以实现盈利,同时也给平台带来压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期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不是只图便宜而不顾质量的产品。平台应当适度推出引流款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托管电商模式,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可以尝试体验其服务,如果能够盈利则继续深入,若无法盈利则应及时收手,避免因库存积压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