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齐鲁·齐鲁壹点教师阅读主题活动
编者按:近日,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与齐鲁·齐鲁壹点联合开展了一项面向全省大中小学教师的“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活动投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为:。
文|聊城临清市永青实验学校教师 李霞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内向的男孩儿小杨。他身体壮硕,面庞黝黑,不易察觉的情绪变化使他在课堂上显得尤为特别。他常常躲避我帮他整理衣领的手,无视我在走廊上的问候,甚至在我纠正他做操动作时,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这个男孩儿,虽然不善言辞,却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有一次上课前,小杨故意拖长声音吸引我的注意。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回想起《正面》中的错误行为信息表,我认为孩子可能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而故意打扰。于是,我决定采取表扬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课前,他拉上窗帘的举动被我捕捉到,我随即表扬他关心同学,这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这节课,他表现得格外积极。
在随后的日子里,小杨开始对我敞开心扉。他的行为变化让我明白,师生间的感情需要建立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一次次的教育和鼓励,不仅改变了他对我的态度,也丰富了我们师生间的感情。
这学期结束,新学期开始后小杨再次调皮。我没有其他窗帘可以让他再拉上,只能用眼神告诉他遵守课堂纪律。这时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方法去维持他对我良好的态度和习惯的保持。“尊重与爱”作为教育的基石,“激励”为重要的教育手段逐渐在我的教育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遵循“重复性原则”,我不断以各种方式表扬小杨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行为。掰手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间活动等场合中都能看到我对他的赞扬和鼓励。这种强化手段使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我们的关系也日益亲密起来。
我编写的行为规范三字歌被学生朗读并实践于课堂中。明确的课堂要求使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守纪律、懂文明的好孩子。小杨的变化更为明显,他已经不再对我抱有戒备心理,与我们班级和谐共处,不再叛逆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积极态度。每一次表扬和鼓励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影响力。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用爱去体谅学生、用激励去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未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欢迎您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与全省800位记者在线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