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即一年现了两个相同的月份,全年因此有384天,此处的农历计年法下的特殊现象。打开今年的日历,我们可以注意到,今年便是这样一个拥有闰月的年份,农历现了两个六月。有句老话引人深思:“闰月不上坟,要留娘家人”,这背后蕴怎样的道理和文化习俗呢?
农历中的闰月,其实是为了调整农历年与季节的同步性。为了保持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同步,历法规定在某些年份增加一个月,这个月便是闰月。今年之所以出现闰六月,是因为农历六月的大暑节气出现在六月末尾,使得六月缺少了应有的大暑之气。在历法规定下,决定增加一个月,即闰六月。
上坟是人们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同时希望先人的庇佑能带来家族的兴旺。然而关于闰月上坟的习俗,存在一种说法:闰月是历法的调整,上坟与闰月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即便有“闰月不上坟”的说法,今年清明依然是可以上坟的。毕竟清明是农历三月的节日,与闰六月并无关联。
对于民间习俗中提到的“闰月要留娘家人”,这里面蕴含了人们对家人的关心与关怀。在传统观念中,闰月是双重月份,可能会对家人精神与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家人的健康与平安,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性,她们会带上寓意吉祥的物品回娘家,如为父母送闰月鞋期盼他们长命百岁,为兄弟送鸡蛋、韭菜等食品希望他们生活幸福、健康平安。甚至对于侄子辈的孩子们,送盆送碗则寄寓着希望他们早日成才、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这些行为在人们的观念中,便是留住了娘家人、留住了健康与幸福。
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深关怀的体现。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法的进步,这些传统观念可能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情味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