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从杂货店买回了五个柑橘。这些柑橘是婆婆住院两个月来最想念的食物,因为医院配餐从不给病人提供水果,只有难以咀嚼的大米饭和青菜。
仲夏时节,空气沉闷而潮湿。我从菜场到医院的这条路熟悉得可以背下每一块地砖的缺口,连附近遛狗的大爷都跟我混了个脸熟。不知第几次路过小区南门的理发店,老板娘仍在窗边忙碌,边剪指甲边接电话,她的儿子似乎是她永远的牵挂。
电梯门打开,404病床的大爷又在寻找他的烟。他的口袋总是装着烟,尽管医院到处贴着“禁烟”的标志,已被火机烧得发黑。看到我,他总会打趣道:“小李啊,今天又来看婆婆呢?”
这两个月来,我一个人照顾婆婆。老公在外地出差,总说项目收尾走不开,电话里总是带着噪音和酒气。但我不怪他,人各有难处。大姑子二姑子偶尔来看望,却总是来去匆匆。
婆婆这一辈子没享过福。年轻时为三个孩子操劳,老了却落得个癌晚期的命运。像是个霸道的房客,占据了她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最后几个月消瘦得只剩下骨头架子。
我推门进入病房,婆婆正对着窗外发呆,窗台上的风铃一动不动。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味,混合着老人特有的气息。
“妈,我来了。给您买了您最爱的柑橘。”我剥开一颗,将果肉送到她嘴边。
婆婆的眼神有些涣散,嘴唇干裂如田地。我把柑橘汁挤在勺子里,一点点喂她。她突然开口,声音细如耳语:“阿兰啊…”
我凑近了些,窗外有人喊卖冰棍,“老冰棒,两块钱一根”的叫喊声透过玻璃传进来。
“阿兰,我没几天了…”婆婆的声音更加微弱。
“别说这些,您好好养着,等小辉回来,我们一起回家。”我赶紧打断她。
婆婆摇了摇头,她的手指关节肿大,像打了结的树枝。她指着床头柜最下层:“那个…铁盒子…给你…”
我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发现一个暗红色的铁盒子,上面落了薄薄的一层灰。铁盒子不大,约莫巴掌大小。我试着打开,但它锁住了。婆婆从脖子上取下一条细细的银链子,链子上有一把小钥匙。
“等我走了…你再打开…”她说着,又咳嗽起来,胸腔里发出可怕的响动。
那天下午,婆婆昏睡了很久。我坐在窗边,看着夕阳把整个病房染成橘红色。隔壁病床的收音机播放着老歌,歌词模糊不清,只听到“曾经沧海难为水”几个字。走廊上护士的白鞋在地板上发出吱吱的声音。
三天后凌晨两点十七分,婆婆走了。没有电视剧里的那种痛哭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告别。她只是安静地停止了呼吸,面容比生前平静了许多。
大姑子二姑子赶来时,我正在整理婆婆的遗物。旧毛衣、半瓶花露水、一本发黄的存折,还有几张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婆婆穿着蓝布褂子,抱着小时候的老公,笑得像个孩子。
处理完后事回到家,老公还在外地,说是明天才能赶回来。整个屋子空荡荡的,落了一层灰。冰箱里的剩菜已经发霉,我随手扔进垃圾桶。疲惫的身体需要休息,但我的心却无法平静。
我想起了那个铁盒子。婆婆临终前的嘱托:“等我走了,你再打开…”我从包里取出那个盒子和小钥匙。钥匙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盒盖打开了。
里面是一叠信,黄白色的信纸上是密密麻麻的字迹。最上面的一封信封上写着:“给我的儿媳阿兰”。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信的内容是婆婆对我的真情告白和对我过去的感激与道歉。她还告诉我关于公公的事情和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并感慨万分地继续阅读其他的信件和照片等遗物。最后发现信封中还藏有一个红包和公公写给婆婆的信件等珍贵物品作为回忆的见证和情感寄托之物件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爱意永续传递下去同时我也深深地理解了婆婆的不易以及她的包容与坚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珍惜眼前的家人及感恩生命中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情感真挚情感就如婆如所示如其打开那盒信笺中的真情故事永无止境贯穿在人生的旅程中无论人生路途如何变迁亲情之爱将永远长存于心中铭记着那些美好时光和感人故事如同铁盒中的秘密一般永远珍藏在心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遗忘那份爱我会继续将这份爱和感激传递下去成为我与下一代之间情感的纽带传承这份珍贵的家庭之爱就如同风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过云层洒在那个承载着爱与回忆的铁盒子上似乎为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晖我的内心感到一丝安宁和满足让我想起了那个温柔又坚韧的灵魂那声轻声的问候依旧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