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源自清朝郝懿行的《都门竹枝词》,诗意地描绘了老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情景。
酸梅汤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用梅子提取酸味制成饮料。我们所饮用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清朝时,酸梅汤在宫中风靡,尤其是乾隆皇帝尤为喜爱。
酸梅汤的流行,与满族的饮食习惯有着深厚的渊源。满族人在渔猎、肉食的生活中,发明了酸汤子这一满族特色食品。吃完油腻的肉类后,喝一碗酸汤子有助于消化。后来,满族入关,将酸汤子带入北京。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直接食用玉米面发酵的酸汤子并不适合所有北京人。于是,御茶坊为满足乾隆皇帝的需求,调制出了酸梅汤。其配方精妙,包括乌梅、桂花、甘草、山楂和冰糖,既美味可口,又具备健胃消食的功效。
酸梅汤的主要成分为乌梅,它既是食物也是材,历代医家都对其赞不绝口。其中,彭子益名医对乌梅的使用更是令人钦佩。他提到,在暑热难耐时,用乌梅、冰糖煎汤热服,有奇效。后来,酸梅汤的配方经过改进,加入了山楂、桂花、甘草等,使其更加酸甜可口,同时还具备了健胃消食、促进食欲的功能。
酸梅汤不仅仅是解暑饮品那么简单。除了口感好、去油解腻外,它还有治疗温病的神奇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乌梅能收敛浮热、化津液、固肠脱,治疗热烦满等症状。冰糖与乌梅的酸甘相应,补中益气,最适合温病的虚症患者。
在享受酸梅汤的美妙滋味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于乌梅的酸度较高,煮制时不宜使用铁锅,砂锅为佳。煮好的酸梅汤应倒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存放。在常温下,酸梅汤易变质,如有细泡沫浮起则不宜饮用。过度饮用酸梅汤也可能导致腹泻,不利于肠胃健康,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适量饮用,注意保存,才能充分享受酸梅汤带来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