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生瑜何生亮”是一句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意思是说如果上排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为什么还要安排周瑜(字公瑾,号周公瑾)呢?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罗贯中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在刘备麾下效力,共同对抗曹操的势力。诸葛亮以智谋著称,而周瑜则以勇猛和谋略闻名。两人在赤壁之战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但结局却大相径庭。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继续辅佐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推行法治、发展经济、稳定民心等方面。他的文学作品如《出师表》、《诫子书》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周瑜则在赤壁之战后,因与孙权的关系破裂,离开东吴,最后病逝于巴丘(今江西九江)。周瑜的军事才能同样卓越,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被誉为“美周郎”。由于和个人性格的原因,周瑜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体现了罗贯中对两位英雄人物的不同评价。他认为,既然上排了诸葛亮,那么就应该让他发挥自己的才智,而不是让周瑜这样的英才出现。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和历史的某种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智慧和成就的赞赏。
在现代,”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也常被用来比喻两个优秀的人在同一领域竞争,或者两个才华横溢的人难以共存的情况。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彼此的优点,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