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酷炫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特效,而是咱们地球大气层玩的一个小把戏想象一下,烈日炎炎的沙漠午后,地面热得像个大蒸笼,突然远处出现一座“城市”,或者一片“湖水”,美得让人窒息,但走近一看,啥也没有这就是海市蜃楼,也叫蜃景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就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大家一起揭开这个神秘面纱
—
一、沙漠中的幻影:海市蜃楼的基本原理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个神奇玩意儿——海市蜃楼这玩意儿在沙漠里特别常见,尤其是在夏天午后,地面热得跟蒸笼似的,这时候远处的沙丘、甚至城市建筑,都能被“复制”到天空中,变成一副副立体版的幻影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时候,差点以为是幻觉呢
海市蜃楼的形成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走错了路”咱们知道,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尤其是沙漠这种地方,白天太阳把地面晒得滚烫,而空气上层的温度却相对较低这种上下温差会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就像一层一层的“透镜”,光线经过这些“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甚至全反射,最终让远处的景物被“抬高”或者“移动”位置
科学家们早就研究过这个现象了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曾经用棱镜实验研究过光的折射,他认为海市蜃楼就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空气层时发生折射的结果后来,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在1870年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叫“温度层结”的理论,说不同温度的空气就像一层层的透镜,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现代气象学家们还发现,海市蜃楼的形成跟大气中的“温度 inversion”(逆温层)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地面温度比上层空气温度还高,这时候光线就会发生“上射”现象,把远处的景物“复制”到空中
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吧2018年8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海市蜃楼,连远处的雪山都被“复制”到了沙漠里当时有游客拍下了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很多人都说看到了“魔鬼城”的倒影其实啊,那不是倒影,而是光线经过沙漠上空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的结果新疆气象研究所的专家解释说,那天沙漠上空形成了典型的逆温层,地面温度高达50℃以上,而高空温度只有十几度,这种巨大的温差导致了空气密度剧烈变化,光线就像穿过了一层层“透镜”,最终把远处的雪山“投射”到了空中这可是真实发生过的,我当时看到照片都惊呆了,简直太神奇了
其实啊,海市蜃楼不光在沙漠里出现,海洋、公路、甚至城市里也都能看到比如,在炎热的夏天,高速公路上偶尔会出现远处的汽车、建筑物“漂浮”在空中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上射蜃景”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物理之美》里就写过海市蜃楼,他说:“海市蜃楼是自然界最神奇的物理现象之一,它展示了光线的奇妙行为”看来啊,连科学家们都对这玩意儿着迷呢
—
二、海市蜃楼的种类:上射、下射与侧射
聊了这么多,咱们来具体看看海市蜃楼有哪些种类其实啊,根据光线折射的方向不同,海市蜃楼主要分为三种:上射蜃景、下射蜃景和侧射蜃景我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三种,顺便举几个实际案例,保证让你对海市蜃楼有更深的理解
上射蜃景:沙漠中的“空中之城”
上射蜃景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在沙漠、盐湖这些地方我之前提到过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上射蜃景这种蜃景通常出现在炎热的白天,当地面被太阳暴晒,温度远高于高空时,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小,而上空的空气密度大,光线从远处景物射来,经过这些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最终被“抬高”到空中,形成远处的景物“倒立”的幻影
物理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821年就研究过上射蜃景,他发现沙漠里的海市蜃楼通常呈现出“倒立”的景象,比如远处的山峰、沙丘甚至城市建筑,都会被“复制”到空中,形成一副副立体版的幻影1871年,英国探险家理查德弗朗西斯巴特兰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也详细记录了上射蜃景的现象,他说:“我们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城市,有尖塔、城墙,甚至还有河流,但走近一看,啥也没有,只有一片沙漠” 这说明啊,上射蜃景有时候会把远处的景物“放大”很多倍,甚至形成完整的城市、湖泊等幻影
我给大家讲个更有趣的案例吧2019年,加利福尼亚沙漠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海市蜃楼,连远处的山脉都被“复制”到了沙漠里当时有游客拍下了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很多人都说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啊,那不是另一个世界,而是光线经过沙漠上空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的结果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专家解释说,那天沙漠上空形成了典型的逆温层,地面温度高达60℃以上,而高空温度只有20℃左右,这种巨大的温差导致了空气密度剧烈变化,光线就像穿过了一层层“透镜”,最终把远处的山脉“投射”到了空中这可是真实发生过的,我当时看到照片都惊呆了,简直太神奇了
下射蜃景:海面上的“倒影”
下射蜃景相对少见,但也很神奇这种蜃景通常出现在寒冷的夜晚,当地面温度低于高空时,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而上空的空气密度小,光线从远处景物射来,经过这些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最终被“压低”到地面,形成远处的景物“正立”的幻影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在1801年就研究过下射蜃景,他发现海面上的海市蜃楼通常呈现出“正立”的景象,比如远处的船只、灯塔甚至城市建筑,都会被“复制”到海面上,形成一副副立体版的幻影183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在穿越北冰洋时,也详细记录了下射蜃景的现象,他说:“我们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城市,有房屋、街道,甚至还有河流,但走近一看,啥也没有,只有一片海洋” 这说明啊,下射蜃景有时候会把远处的景物“缩小”很多倍,甚至形成完整的城市、湖泊等幻影
我给大家讲个更有趣的案例吧2017年,沿海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海市蜃景,连远处的岛屿都被“复制”到了海面上当时有渔民拍下了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很多人都说看到了“海市蜃楼中的海市蜃楼”其实啊,那不是海市蜃楼中的海市蜃楼,而是光线经过海面附近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的结果气象研究所的专家解释说,那天海面温度低于高空,形成了典型的逆温层,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而上空的空气密度小,光线就像穿过了一层层“透镜”,最终把远处的岛屿“投射”到了海面上这可是真实发生过的,我当时看到照片都惊呆了,简直太神奇了
侧射蜃景:公路上的“镜像”
侧射蜃景是最罕见的一种,但也很酷炫这种蜃景通常出现在温度梯度比较复杂的环境中,比如公路、铁路附近我之前提到过的高速公路上偶尔出现的汽车、建筑物“漂浮”在空中的现象,就是典型的侧射蜃景这种蜃景通常发生在白天,当阳光照射在地面时,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高于远处,形成了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光线从远处景物射来,经过这些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最终被“偏移”到侧面,形成远处的景物“镜像”的幻影
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就研究过侧射蜃景,他发现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通常呈现出“镜像”的景象,比如远处的汽车、建筑物,都会被“复制”到公路侧面,形成一副副立体版的幻影1965年,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