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十种导游讲解妙招让你的旅途不再单调乏味
一、故事化讲解:让历史活起来
咱们出门旅游,看的不是冷冰冰的景点,而是那些景点背后的故事啊你想想,如果导游只是照本宣科地说“这座塔建于唐代,高XX米”,那游客能记住多少我以前跟着一个导游,他就是这么干的,结果游客们听得打瞌睡,他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我跟着另一个导游,他讲故宫的时候,先讲了一个关于乾隆皇帝的小故事:乾隆下江南时,看中了某位宫女的才华,但皇帝怎么能娶她呢于是乾隆就赐她一个任务,让她编一本《四库全书》,结果宫女为了完成任务,累死在书桌前这个故事一讲出来,游客们顿时都来了精神,纷纷问“后来呢”“宫女最后怎么样了”导游就顺势讲解故宫的建筑特色,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效果比单纯讲建筑还好
故事化讲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人类天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中提到,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强烈地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你可以把一个景点的历史人物打造成“英雄”,讲述他如何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故事比如讲长城,你可以讲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时,多少士兵和民夫累死在工地上的故事,也可以讲明朝戚继光如何改进长城防御体系的故事这样一来,长城就不再只是一个军事防御工程,而是一个充满和智慧的历史见证者
我有个朋友是历史系毕业的,他带团去西安的时候,把兵马俑讲解得特别生动他讲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就像讲一个悬疑小说:考古学家是如何在荒无人烟的黄土高原上发现这些地下军团的当时发现了多少个俑坑每个俑坑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还编了几个小故事,比如讲一个兵马俑“兵种”的故事,说秦俑中有步兵、骑兵、战车兵,每个兵种都有不同的服饰和装备,就像一支真正的大军游客们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有人问“这些兵马俑是真的会动吗”——虽然这是个常识问题,但足见他的讲解有多吸引人
二、互动式讲解:让游客参与进来
我以前当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行导游,我发现一个现象:游客们更喜欢那种能互动的讲解如果你一直站在那里讲,游客们要么走神,要么偷偷玩手机我学会了在讲解中设置互动环节比如,在讲解故宫的时候,我会问游客:“大家猜猜看,皇帝睡觉的卧室在哪里”然后我会给他们一点提示,比如“这个卧室只有皇帝一个人能进去,皇后都不能进去,猜猜是哪个宫殿”游客们就会开始讨论,有的说乾清宫,有的说坤宁宫,最后我再揭晓答案,并解释为什么皇帝的卧室如此特别这样一来,游客们不仅听讲,还在参与,印象自然深刻多了
互动式讲解的理论基础是“主动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约翰哈蒂在《元认知手册》中提到,主动参与的学习效果远比被动听讲要好当我们主动思考、参与讨论时,大脑会进行更深入的信息处理,记忆也会更牢固导游在讲解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游客回答,或者让游客自己动手体验比如,在讲解苏州园林时,可以问游客:“大家看看这个园林,你觉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让游客自己走一走,感受园林中的借景、对景等设计
我有个经验特别好的导游朋友,他带团去杭州西湖时,会拿出一个小本子,让游客们写下自己最想了解的三个问题然后他会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还会时不时问游客:“大家觉得这个怎么样”“你们家乡有类似的景点吗”这样,游客们感觉自己被重视了,讲解效果自然更好有一次,他带团去敦煌莫高窟,有个游客问:“这些壁画是不是真的会发光”他不是简单地说“会”,而是详细解释了壁画的材料和保存环境,还让游客们用手电筒照射壁画,感受那种奇妙的效果游客们玩得特别开心,临走时都说“这次旅行太值了”
三、视觉化讲解:让抽象概念具体化
咱们人类是视觉动物,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东西记得牢得多导游在讲解时,一定要多运用视觉元素比如,在讲解长城时,你可以拿出一张长城的地图,指着不同的部分讲解;或者拿出一张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写照片,讲解每个兵种的细节我有个导游朋友,他讲解故宫的时候,会随身带着一张故宫的平面图,游客们有任何疑问,他都会指着图讲解比如有个游客问“坤宁宫为什么有两个门”他就能指着图说“这是东门,这是西门,皇帝和皇后平时走东门,但大婚那天要走西门,因为要举行‘闹洞房’的仪式”游客们一看图就明白了,比单纯听他讲要直观得多
视觉化讲解的理论依据是“双重编码理论”心理学家艾伦帕斯克在1973年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信息被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中:语言系统和图像系统当我们同时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解释信息时,记忆效果会更好导游在讲解时,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视觉元素比如,在讲解埃及金字塔时,可以展示金字塔的卫星照片,讲解它的结构;可以展示法老的金面具,讲解古埃及的工艺;还可以播放一段金字塔的纪录片,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
我有个朋友是旅游学院的老师,他教学生导游技巧时,特别强调视觉化讲解的重要性他举了个例子,说在讲解苏州园林时,很多导游只讲园林的名字和位置,游客们听完就忘了但他教学生要这样做:先展示一张苏州园林的全景图,讲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然后拿出一张局部照片,讲解园林中的漏窗、假山等细节;最后还可以展示一张园林的复原图,讲解它原本的设计意图有一次,他带学生去苏州拙政园实习,有个学生就运用了这种技巧,讲解时展示了拙政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照片,讲解它如何从私家园林变成公共园林,游客们听得特别明白,效果非常好
四、情感化讲解:让游客产生共鸣
导游讲解的最高境界,不是把知识点讲得头头是道,而是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如果你能调动游客的情绪,他们就会对景点产生更深的记忆比如,在讲解南京大纪念馆时,你可以讲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孩子,抱着孩子跳江自尽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很悲惨,但游客们听了都会为之动容,对南京大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有个导游朋友,他讲解西安大雁塔时,会讲一个关于玄奘的故事:玄奘为了取得,西行万里,历经艰险,最后把带回长安,还建造了大雁塔来保存经卷这个故事虽然很励志,但游客们听了都会觉得大雁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精神的象征
情感化讲解的理论基础是“情感记忆”理论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到,情感对记忆的影响非常大当我们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的情感时,我们更容易记住它导游在讲解时,可以运用一些能调动情绪的语言和故事比如,在讲解黄山时,可以讲一个关于黄山奇松的故事,说这些松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这种精神让人感动或者在讲解丽江古城时,可以讲一个关于纳西族保护古城的故事,说他们为了保留特色,放弃了发展商业的机会,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我有个朋友是情感化讲解的高手,他带团去丽江古城时,会讲一个关于古城保护的故事:以前丽江古城有很多小贩乱摆摊,游客们意见很大,但纳西族为了保护古城的原始风貌,决定限制商业发展,结果游客们反而更喜欢这样的古城了这个故事一讲出来,游客们都会说“丽江古城真有魅力”“纳西族真有智慧”这样一来,游客们对丽江古城的感情就更深了还有一次,他带团去西安,讲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