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场空欢喜一场空,谁又能真正看透这虚幻的旅程呢

人生如梦,一场空欢喜一场空,谁又能真正看透这虚幻的旅程呢

梦幻人生:一场空欢喜一场空

一、人生如梦:哲学家的智慧与我的感悟

说起”人生如梦”,老祖宗们早就琢磨过这事儿了你看《庄子齐物论》里就说了:”昔者庄生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故事讲的就是人生跟梦境的界限其实很模糊咱们醒着的时候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可睡梦中又觉得自己是梦里的角色庄子的意思是,真实跟虚幻本来就没法严格区分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人生如梦”的问题,是在大学读哲学系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观点,他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终极目的,但真正的快乐不是感官的放纵,而是精神的宁静这让我想起我表哥的故事他年轻的时候拼命,开豪车住豪宅,结果呢身体垮了,家庭也出了问题后来他突然醒悟,开始学佛打坐,过起了简朴的生活他说:”我现在才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梦,追逐那些外在的东西,最后得到的都是空虚”这话让我印象特别深

咱们再看看佛教怎么说佛教认为”诸行无常”,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跟”人生如梦”的理念很接近禅宗大师临济禅师有句名言:”万法皆空,唯有空不空”意思是说,所有东西都是空的,但”空”这个概念本身不是空的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人生如梦,但这个”梦”的概念本身是存在的

我个人呢,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真正体会到”人生如梦”的含义我大学毕业时,跟一个女孩儿谈了三年恋爱,非说要结婚不可那时候觉得非她不可,世界都亮了结果呢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离婚后的痛苦让我夜夜失眠,整夜整夜地想,为什么当初那么确定的事情,现在看来却像一场梦后来我慢慢想通了,感情这东西,就像梦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强求不来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不放下执念,可能到现在都走不出来

二、空欢喜一场空:现代人的焦虑与迷茫

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时代信息的时代,物质丰富的时代,但同时也是焦虑迷茫的时代每天手机里刷着别人的精彩生活,看着朋友圈里别人晒的旅游照、新车照、宝宝照,心里是不是也会有点小失落咱们好像总在追求一些东西,但得到之后又觉得”不过如此”这种”空欢喜一场空”的感觉,其实跟”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有密切关系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讲了一个观点:人活着需要意义如果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就会感到空虚和焦虑现代社会给了我们太多选择,但也让咱们更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意义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在外企做到了高管位置,年薪百万,但最近突然辞职去当志愿者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觉得升职加薪就是成功,现在明白了,那只是别人的标准我真正想要的,是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一个印度哲人的话:”如果你追逐太阳,至少会感受到它的温暖”

咱们再看看社会现象现在年轻人流行”躺平”,年轻人觉得”内卷”太严重,干脆不卷了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大家对传统成功标准的质疑以前觉得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买房买车就是成功,现在有人觉得,这些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我表弟就是这样,他在一线城市工作,工资高,但压力也大,经常失眠他说:”每天早上醒来,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工作,只是为了吗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这种迷茫,其实正是”人生如梦”的现代版演绎

我自己的经历也类似刚工作那会儿,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别人说好,就高兴一整天;别人说不好,就难过好几天后来我发现这样很累,就学着关注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明白了,别人的评价就像风中的蒲公英,飘来飘去,抓不住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的:”成为你自己,是唯一能让你快乐的方式”

三、看透虚幻旅程:如何在梦中保持清醒

既然人生如梦,那咱们是不是就该随遇而安,啥也不管了当然不是如果真的随波逐流,那岂不是更像一场没有目的的梦关键在于,如何在”梦”中保持清醒,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佛教讲”般若智慧”,就是看透虚幻的智慧不是让我们否定生活,而是让我们看清生活的本质我认识一位老居士,八十多岁了,每天还坚持打坐、读书他说:”人活着就像做梦,但做梦的人是知道的自己在做梦清醒的人,能在梦中保持清醒”这话听着玄乎,其实很有道理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练习这种”梦中清醒”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要学会正念什么是正念就是专注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牵着鼻子走我最近开始练习每天冥想10分钟,发现效果特别好以前我老是想过去的事,或者担心未来的事,现在能静下心来感受当下的呼吸,感受自己的身体这让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真实了正念冥想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现在很多APP都有引导,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要培养感恩的心态我有个习惯,每天睡前想三件感恩的事情刚开始觉得挺傻的,后来发现确实能让自己心情变好生活总有不顺心的时候,但如果你愿意去找,总能找到值得感恩的地方就像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的:”感恩是幸福感的放大器”当你开始感恩时,你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不是只有那些让你烦恼的事情

第三,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别让别人的标准来定义你我有个朋友,他以前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后来他开始思考:”什么对我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他发现,对他来说,家庭和朋友比工作成就更重要于是他开始减少工作时间,多陪伴家人结果呢他不仅家庭关系变好了,工作也做得更有成效这说明,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体系,比追求别人的认可更重要

四、活在当下: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焦虑看看周围的人,年轻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中年人担心孩子教育、房贷车贷,老年人担心健康问题这种焦虑感就像一张网,把咱们都罩住了而”活在当下”的理念,正是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

什么是活在当下简单说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现在这一刻,而不是过去或未来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咱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思考过去和未来,对当下的关注反而比较少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我们真正活在当下时,人的幸福感会大大提高

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感决策比理性决策更重要但我们往往被未来的担忧所困扰,忽略了当下的感受达马西奥甚至说:”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往往比未来实际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到焦虑——他们不是在应对现实,而是在应对自己的想象

我自己的经历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以前特别担心将来失业,经常做噩梦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忧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让我白天工作效率降低于是我开始练习活在当下比如吃饭时专心吃饭,走路时专心走路,工作时就专心工作我发现,当我不再为未来焦虑时,反而有了更多机会抓住当下的机会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就是当你完全沉浸在当前活动中的状态他说:”心流是幸福感的最大来源”想想看,你什么时候最快乐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比如打游戏、画画、做手工,当你完全投入时,时间都感觉过得飞快,根本不会想其他事情这就是心流状态

如何培养心流状态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是什么活动都能带来心流,必须是能让你全情投入的事情要确保活动的挑战性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太简单会无聊,太难会焦虑要排除干扰,创造一个能让你专注的环境我有个朋友,他喜欢写作,写作时会把手机调成静音,关掉电脑上其他网页,这样就能进入心流状态

五、寻找生命的意义:对抗


人生如梦,一场空欢喜一场空,谁又能真正看透这虚幻的旅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