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位百万粉丝网红博主探店云南个旧野生菌店,视频中店内厚切的 “见手青” 仅经过约1分钟爆炒便端上餐桌,这一操作引发众多网友担忧,不少人质疑如此短暂的烹饪时间难以消除毒素,极易引发中毒风险。
针对此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宏给出专业解读。他表示,见手青的中毒情况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即便毒素含量极少,易感人群仍有可能出现中毒反应。更关键的是,见手青毒素在加热过程中会呈现钟形曲线变化:原本菌体内毒素含量较低,但在炒制时,毒素含量会激增10到30倍,尤其在
“半生不熟” 的状态下会达到毒性峰值。
因此,罗宏强调,见手青一般推荐炒制20分钟以上,且需注意的是,炒制完成、温度下降后,毒素又会恢复活性,所以必须趁热立即食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现在正值云南野生菌盛产期,菌子火锅餐厅的生意越发火爆。然而,部分店家的操作不规范也引发了食客的担忧。吃菌子如何避免中毒?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科吴江主任医师表示,处理有毒野生菌需要严格遵守一套专业规范的操作流程。比如,一些牛肝菌种类必须切成薄片,浸泡水中,再在高温下煮沸超过20分钟,才能让菌子变成安全、无毒的食材。在存放食材时,需要特殊处理的有毒菌子要和其它食材分开,否则会造成污染。
食用菌子火锅时,消费者应注意等锅内食材全部煮熟后再下筷,在菌子毒素还未完全去除的情况下,汤里其它食材表面也可能有毒。此外,建议不要混食多种野生菌,避免毒素相互作用和叠加;同时不宜饮酒,否则可能激发毒性。
专家提醒,在满足尝鲜心理的同时,抱有安全意识,避免食用不常见、无法辨识的菌子,吃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吃完后注意观察自身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