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那些第三个字是“几”的成语,让你大开眼界
欢迎各位朋友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信息
哈喽,各位爱学习、爱探索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可是个挺有意思的文化挖掘之旅——那就是那些第三个字是“几”的成语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平时聊天或者看书,总能碰到这些带着点古韵又特别传神的四字成语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偏偏是“几”这个字,能在这么多成语中占据那么重要的位置呢这背后可藏着不少语言演变和文化密码呢
我第一次对这些成语产生浓厚兴趣,还是在大学时期读古代文学的时候老师讲到成语的构成时,特别提到了“几”字在其中的奇妙作用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在古汉语里可是个多面手,既可以是疑问代词,也可以表示“将近”“几乎”的意思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字,竟然在成语这个大宝库里,贡献了这么多经典的表达从“半信半疑”到“三心二意”,再到“接二连三”,每一个带“几”的成语背后,都像藏着一个小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伙儿一起,把这些带“几”的成语好好扒一扒我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些成语的特点、用法和演变过程,还会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咱们对这些成语有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相信我,这趟文化之旅,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甚至可能你对某些成语的认知呢准备好了吗咱们这就出发
第一章:“几”字在成语中的基础作用——疑问与不确定
1. “几”字在成语中的基础作用——疑问与不确定
要说带“几”的成语,那首先得聊聊这个“几”字本身在古代汉语里,“几”最早是个疑问代词,就跟咱们现在问“几个”“多少”的意思差不多很多带“几”的成语,一开始就带着一种不确定、不明确的意味比如说咱们熟知的“半信半疑”,“半信半疑”这四个字,你想想,“信”就是相信,“疑”就是怀疑,“半信半疑”呢,就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完全不知道该相信不该相信这整个成语的精髓,就体现在那个“半”字上,而“半”的背后,不就是“几”分相信,“几”分怀疑嘛
我特别记得有一次,我朋友失恋了,跟别人借钱去旅游散心我劝他的时候,就跟他讲:“你这样半信半疑地跟人家借钱,人家肯借你吗”我朋友当时就愣住了,说:“我这不是半信半疑啊”我说:“你想想,你既想借到钱,又怕人家不还,这种矛盾的心理,不就是典型的‘半信半疑’吗”他一听,顿时觉得有道理,后来借钱的事情也就搁置了你看,这个成语是不是用得很贴切
除了“半信半疑”,像“三心二意”也是这个道理“三心二意”形容做事不专心,老想着这老想着那这“三心二意”里的“几”分心,“几”分意,其实就跟“几”这个疑问代词的用法一脉相承你想啊,一个人的心思本来应该是专一的,结果却分成好几份,每一份都只占了“几”点注意力,那自然就做不成事情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叫“若隐若现”,“若隐若现”形容事物看起来模糊不清,好像藏着又好像露着这个成语里的“几”也跟不确定性有关事物不是完全隐藏,也不是完全显现,而是处在一种“几乎”隐藏又“几乎”显现的状态,这种模糊性,用“若隐若现”来形容,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不光是古代,现代汉语里,“几”的这种不确定性用法也经常出现比如说咱们现在经常说的“几个意思”,其实就是问对方说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别的言外之意这种用法,跟成语里的“几”字一脉相承,都是表达一种不确定性的疑问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带“几”的成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意思还发生了演变比如说“几不可闻”,“几不可闻”本来是指声音非常小,几乎听不见但后来,这个成语也被引申为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情况几乎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这种引申义,其实也是从原来的不确定性中衍生出来的——因为声音“几乎”听不见,所以让人觉得情况很严重,已经到了“几乎”无法挽救的程度这种引申,展现了汉语的灵活性和生命力
研究古代汉语的学者们也注意到了“几”字的这种演变过程比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他那本《汉语史稿》里,就专门论述了“几”字从疑问代词到副词的演变过程王力先生指出,在古代汉语里,“几”除了表示疑问,还可以表示“将近”“几乎”的意思这种用法,在成语里的体现就特别明显比如说“几近于道”,“几近于道”就是指差不多接近于道的意思,这里的“几”就是“几乎”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渔父》,原文是“颜回曰:‘吾闻诸夫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今渔父之言, 『几』于夫子之道者,吾敢不虚心而受之乎』”颜回在这里用“几于”,就是指渔父的话差不多接近于孔子的道理你看,这种用法,跟咱们现在说的“几乎接近”的意思是不是一模一样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几”还可以表示“几乎”“差不多”的意思比如《左传·僖公五年》里就有“『几』亡』”的说法,意思就是“几乎”这种用法,在成语里的体现就是“几近于危”,形容情况非常危险,几乎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成语虽然不太常用,但它体现了“几”字在古代汉语里的重要地位
所以说,要理“几”的成语,首先得明白“几”字本身的基础作用——疑问与不确定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咱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内涵和用法语言是活的,成语的意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成语的意思也在不断演变咱们在学习成语的时候,既要掌握它的本义,也要了解它的引申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文化瑰宝
第二章:“几”字在成语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几乎、将近
2. “几”字在成语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几乎、将近
除了疑问代词,咱们刚才说了,“几”在成语里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为程度副词,表示“几乎”“将近”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带“几”的成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咱们最熟悉的“几乎成功”,“几乎成功”就是指事情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个“几乎”就是表示程度,意思是“差不多”“快要”的意思
我特别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准备得非常充分,心里头那个美滋滋啊,觉得这次肯定能拿个第一名结果,比赛的时候,因为紧张,忘词了,最后只得到了一个三等奖的时候,我那个失落啊,简直不想活了后来跟朋友聊天,朋友就安慰我说:“你这次差点就成功了,也算是『几乎成功』了,挺不错的了”我听了,心里头虽然还是有点难受,但朋友的话也是实话,我确实差一点就成功了,这“几乎成功”用得真是贴切
除了“几乎成功”,像“几乎完美”也是这个意思“几乎完美”形容某事物非常接近完美,只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瑕疵比如说,一个艺术品,可以说“这件艺术品几乎完美”,意思就是这件艺术品非常精美,只是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毛病,但整体上已经非常接近完美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叫“几乎要晕倒”,“几乎要晕倒”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快要晕倒了这个“几乎”就是表示程度,意思是“快要”“差不多要”的意思比如说,一个人中暑了,可以说“他几乎要晕倒”,意思就是他快要晕倒了,但还没有完全晕倒
这种“几乎”的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就已经存在了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就有“『几』乎欲死”的说法,意思就是“几乎想要死去”这里的“几”就是表示程度,意思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这个用法,跟咱们现在说的“几乎要晕倒”的意思是不是一模一样
现代汉语里,“几乎”的这种用法也非常常见比如说,咱们现在经常说的“几乎每天”,意思就是每天都差不多,几乎每天都做某件事情这种用法,跟成语里的“几乎”一脉源,都是表示程度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带“几乎”的成语,还跟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关比如说“几乎要成功”,这个成语就跟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关咱们知道,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