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要聊一个超级有意思的文化知识点——六艺中的”御”每次听到”六艺”这个词,我脑子里就自动播放起《周礼·地官·保氏》里那句”养国之道,必本六艺:曰礼、曰乐、曰射、曰御、曰书、曰数”,但说实话,这六艺里最让我挠头的,可能就是”御”了你想想,古代的”御”到底指的是啥是开车吗是骑马吗还是别的什么神秘技能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深入探索这个有趣的文化知识点,看看能不能把它弄个明明白白
第一章 御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
说起”御”,咱们得先搞清楚,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御”在六艺中指的是”驾驭战车”的技能但别误会,这可不是咱们现在开小汽车的”御”,那概念差远了在周朝时期,战车可是的核心装备,一个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战车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驾驭战车士兵的技能
“御”在《周礼》里对”御”的解释其实挺清楚的:”凡御,王之五路,一曰载,二曰革路,三曰木路,四曰金路,五曰象路”这里提到的”路”就是古代的战车,根据不同的材质分为五种等级,从最普通的木路到最尊贵的象路,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
我特意查了《考工记》,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战车的制作工艺,比如车轮的幅条要多少根、车辕的长度比例等等,可见当时对战车技术的要求有多高而且,驾驭这样的战车需要极高的技巧,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干的
据历史记载,周朝的御者不仅要会开车,还得会”射”——就是一边开车一边射箭想象一下,在战场上,战车飞驰,还要保持稳定射击,这难度可不小《诗经·秦风·小戎》里就描写过这种场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充耳琇莹,会弁如玉子车既驾,取道如匏”这里的”子车既驾”指的就是战车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征
第二章 御者的选拔与训练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重要的技能,古代的御者是怎么选拔和训练的呢根据《周礼》记载,当时的贵族子弟都必须学习六艺,其中”御”就是必修课而且,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御者,得经过严格的选拔
我查了《周礼·地官·保氏》的记载,保氏这个负责教育贵族子弟,其中就包括教授”御”的技术”保氏掌六艺之教: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你看,”五御”是专门指驾驭五种不同等级战车的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御者的选拔标准还挺严的比如《礼记·玉藻》里提到:”君车以九为节,驾驷乘,服服相乘,次车以从”这里说的就是君王的战车有九个不同的速度等级,要驾驭四匹马的车,而且要会根据路况调整速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微分心就可能出事
训练方面更是《吴子·治兵》里就记载了训练御者的方法:”夫车之有辅轮也,欲其速也;御之有节也,欲其度也”意思是说,战车的辅轮要快,但驾驭时要掌握好节奏,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这种训练据说非常艰苦,得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每天练习驾驶、射箭、战斗等技能
我特别喜欢《战国策·齐策》里那个故事,说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忌本来是齐国的将军,但他不太会打仗,于是请孙膑教他孙膑建议他练习”骑射”,结果田忌进步神速,后来成了著名的军事家虽然这个故事里没直接提到”御”,但骑射和驾驭战车的技能是相通的,说明当时对这类军事技能的重视程度
第三章 御的礼仪与文化意义
你以为”御”就是纯粹的军事技能那可就太简单了其实,在古代,”御”还具有重要的礼仪意义比如《仪礼·乡饮酒礼》里就记载了贵族宴饮时的乘车礼仪:”君车以九为节,驾驷乘,服服相乘,次车以从”这里说的就是贵族在宴饮时,君王的车驾也有严格的等级和礼仪规定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礼记·玉藻》里关于”御”的记载:”君车以九为节,驾驷乘,服服相乘,次车以从”这里提到的”九节”就是指九种不同的速度等级,反映了当时贵族生活中极其讲究的细节而且,这些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价值观
“御”的礼仪意义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曾经做过骊姬的仆人,后来成了晋国的大夫有一次晋文公要举行大阅兵,这个大夫就主动请求驾驶战车晋文公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大夫回答说:”臣尝事骊姬,骊姬欲逐君以宠其子,臣誓于君曰:’子无或非’今君将治兵以朝诸侯,臣请御以从”你看,连古代的大夫都知道”御”不仅仅是军事技能,还涉及到和忠诚的问题
《诗经·小雅·采芑》里也提到了”御”的礼仪意义:”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这里描写的是周宣王时期的军事行动,”戎车”就是战车,”啴啴焞焞”形容战车行驶的声音,非常壮观这说明在古代,战车的驾驭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展示实力的仪式
第四章 御与其他六艺的关系
六艺中的”御”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五艺——礼、乐、射、书、数——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周礼·地官·保氏》里就提到:”保氏掌六艺之教: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明确指出”御”是六艺之一,与其他五艺并列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御”与”射”的关系在古代,优秀的御者往往同时也是优秀的射手《诗经·秦风·小戎》里就描写过这种场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充耳琇莹,会弁如玉子车既驾,取道如匏”这里的”子车既驾,取道如匏”就是指战车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征而且,这些战车上的士兵不仅要会驾驶,还要会射箭,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古代可是稀缺资源
“御”与”射”的配合在《左传·成公十六年》里记载了晋楚邲之战,晋军将领郤克指挥作战,他的车右就同时负责驾车和射箭”郤克将中军,郤至为左,韩厥为右赵朔为御,栾针为右”这里提到的”赵朔为御”就是指赵朔负责驾驶战车,同时他的车右栾针负责射箭这种配合在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御者必须能够配合射手完成作战任务
《考工记》里也记载了”御”与”射”的关系:”车人之事,载舆则任大任重,载车则任小任轻凡任,重其前,轻其后,是谓大任重其前,轻其后,是谓小任重其左,轻其后,是谓大任重其右,轻其后,是谓小任”这段话虽然主要讲战车的制造,但也反映了当时对战车性能的要求,包括驾驶的稳定性、射箭的准确性等
第五章 御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御”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从周朝的战车驾驭,到秦汉的骑兵,再到唐宋的战马,”御”的内涵一直在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御”的核心始终是”驾驭”——如何让车辆(无论是战车、马车还是其他车辆)按照人的意愿行驶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的”御”的演变:”夫纤纤者,不可使执重;缴缴者,不可使御危”这里提到的”御危”就是指驾驭危险的情况,说明在古代,”御”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限于军事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
《后汉书·循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