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倒淌河”,顾名思义,就是指流向相反的河流,即“反向流淌”的河流。
在我们的汉字中,“江”与“河”在今天都是河流的泛称,加上前缀就构成了特定的河流名称,如黑龙江、亚马逊河等。但在古代,这两个字都是专称,前者特指长江,后者特指黄河。
在古代,长江与黄河作为我们的两大母亲河,都是从西向东流淌,源头都在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最终流向大海。由于我国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如淮河、珠江等也是由西向东流淌,这就形成了我国境内河流自西向东流淌的大趋势。
也有一部分河流是反向流淌的,也就是所谓的“倒淌河”。在我国,这样的河流并不罕见。
例如,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大汶河,虽然干流长度只有239公里,流域面积909公里,年径流量达到18.2亿立方米,它的流向就是自东向西。大汶河发源于山东旋崮山,向西汇注东平湖,然后注入黄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倒淌河”。
除此之外,我国西部也有一些河流如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等,都是从东向西流淌的,他们也可以被归类为“倒淌河”。
但要说到我国哪条“倒淌河”最典型,那就是青海湖的一条支流——倒淌河。没错,这条河流的名字就是倒淌河。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虽然深处内陆,气候寒冷干燥,但也有众多河流汇入。其中,倒淌河就是一条流域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支流之一。它发源于青海湖的东部日月山,全长只有60公里。
虽然倒淌河的年径流量很小,甚至不到0.1立方米/秒,但它的流向却十分特殊。与青海湖的其他支流不同,它是从东向西汇入的。这使得它在众多河流中独树一帜。
与其他“倒淌河”相比,倒淌河可能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流量最大的,但它的流向却是最特别的。这也是它得名“倒淌河”的原因。
倒淌河的流向也与青海湖的历史演变有关。据说在20-200万年前,青海湖还跟黄河连通,是一座湖泊。而倒淌河曾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地壳变动使得青海湖与黄河的联系被切断,逐渐变成了内陆咸水湖,而倒淌河也因此改变流向。
那么,倒淌河是否有可能“”,重新恢复原来的流向呢?这取决于青海湖的变化。历史上,青海湖曾长期处于萎缩状态,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实施,青海湖的面积和蓄水量已经连续20年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青海湖有可能重新与黄河连通,倒淌河也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流向。
倒淌河虽然水量小、流域面积有限,但其流向的独特性却使得它在我国众多河流中独树一帜。其形成与演变也与青海湖的历史变化密切相关。对于这样的“另类”河流,我们更应当珍惜并保护好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自然世界的宝贵财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