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文化,距今约6800年。这一文化遗址于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村被发现,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河姆渡文化的特色在于其出土文物中石器相对较少,而木器和骨器的数量却相当可观。这些木器和骨器主要包括耕田工具、切割工具以及纺织工具等。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陶器多为手工制作的黑陶,表面常刻有动植物图案。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证明了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其建筑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标志着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被发现于河南省的仰韶村。这一文化的特点在于其生产的工具主要为人工磨制的石器,包括石斧、石凿、石箭头以及精美的骨器。仰韶人生活所使用的多为红陶制品,如灶、碗等,陶器表面常有彩绘的几何图形和动物图案。仰韶文化因此也被称为彩陶文化。仰韶人过着定居生活,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农作物以粟为主,家畜饲养主要为猪和狗。在母系氏族时期,仰韶文化达到了繁荣期,并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三、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半坡村。半坡遗址由居民区、制作区和墓葬区三部分组成。半坡人的居住区域已经形成了中式建筑的雏形,房屋的门面朝南,用木材撑起屋顶,房屋外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半坡人在陶器制作方面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他们使用模具制作陶器并使用转动的为陶器口径塑形。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还刻有标志性的鱼纹图案和多种符号,这些符号被认为是古文字的萌芽。半坡人的生活分工明确,女性主要负责生产、纺织和家畜饲养,男性则负责渔猎活动。
四、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五千至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良渚文化因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镇被发现而得名。良渚文化的特色在于其出土的玉器极为精美,包括璧、琮等玉器。良渚文化的制陶技艺也十分高超,制作的陶胚均匀薄如蛋壳。考古发现还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物品交换的现象,这是私有制发展的体现,也标志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这些迹象表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原始社会的末期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