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天干地支的顺序对于掌握干支纪法至关重要。
十个天干的排序如下:
①甲、②乙、③丙、④丁、⑤戊、⑥己、⑦庚、⑧辛、⑨壬、⑩癸。
而十二个地支的排序则是:
①子(鼠)、②丑(牛)、③寅(虎)、④卯(兔)、⑤辰(龙)、⑥巳(蛇)、⑦午(马)、⑧未(羊)、⑨申(猴)、⑩酉(鸡)、11戌(狗)、12亥(猪)。
一、干支与公元纪年的互推方法:
1. 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需用公元年数减去3,其个位数即为干支纪年天干的序号。若个位数是0,可视为序号为10,即天干的癸。地支的序号则是通过公元年数减3后除以12的余数获得。减去3是为了从公元0004年的甲子年开始算起。
例如,以1900年为例,即庚子年,通过计算1897年的个位数7对应的天干为庚。再如1860年是60的整数倍,用(1897-1860)除以12得到的余数是1,对应的地支为子,因此1900年为庚子年。
2. 由干支推算公元纪年则是上述方法的逆过程。例如,甲午海战中,甲的序数为1,加3后得到4,再结合其他地支信息,可以推算出那年的公元纪年。
二、干支纪月的算法:
月的干支也是每60个月一轮回。月的地支是固定的,与一年的12个月份一一对应。例如寅的序号为3,所以月份的地支序号是月份数加2。而月的天干则是年的天干序数乘以2,加上月份数之和再除以10的余数。
举例说明,在干支历中,2024年是甲辰年,2月的天干数为3(甲的天干序号乘以2加上月份数),对应的天干为丙。所以公元历2月4日的立春到3月的惊蛰前,是干支历2024年的丙寅月。
我国常用的历法有三种:公元历、农历(阴历)和干支历。其中干支历是根据日光在地球上的影相变化规律创立的,以每月的节令作为本月的初一。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将干支历与农历混淆,因为干支历一年只有十二个月,而农历有闰月时可能为十三个月。
以上就是关于天干地支的详细解释和计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