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的列车上,我偶遇了一个怀揣随身听的旅客。他的耳机虽然有些漏音,但依然能辨识出那首《又是黄昏》的旋律。他听得如此投入,一曲听完又重新循环。我问他是否喜欢这首歌,他略带羞涩地回答说,黄家驹的歌声给他带来了暖意。
有些歌曲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人心。寒冷与温暖,只有心灵最懂。而《又是黄昏》,这首歌来自Beyond乐队1989年的专辑《真的见证》,能轻易地穿透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
此曲由黄家驹作曲并演唱,陈健添则负责了歌词的创作。国语版《心中的太阳》展现了家驹普通话的精湛,这在之前的国语精选中也有所体现。
在与一位老歌迷的闲聊中,我听到他对《又是黄昏》的词作有所微词,认为陈健添的词作不佳。我询问他为何因作词者的人品而影响对歌曲的鉴赏呢?我们应当将焦点放在音乐本身,其他的问题就让历史去评判。
关于这首歌的歌词,我猜测是陈健添与黄家驹共同磨合的成果,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性。歌词中既有迷茫与彷徨,也有清高与不屑。特别是那句“我看过都市的背面布满了诱惑,我看透都市的里面幻像已不再”,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世间的纷繁复杂。而最令人感伤的是那句“漆黑天空远处有一颗碎星”。
尽管很少有人能洞察城市的另一面,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做到。每个黄昏,总有一个男人独自在都市的一角,冷眼旁观。远处霓虹初上,车辆川流不息,他在晚风和落日中静静地抽烟,踱步。喧嚣与浮躁中,他抬头望见天边孤星闪烁,那星光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光泽。
家驹的歌声深具魅力,他的歌声温暖而随性,带着一丝忧伤和无奈,甚至有一种慵懒的感。家驹的歌总是伴随着他的思考,在温暖中带着一丝坚定,传达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抗。
此曲旋律优美,乐器舒缓,即使没有歌词也能感受到其静谧之美。在部分,吉他和鼓的节奏明显加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张力。在大都市的地平线上,谁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这张照片由一位歌迷的爷爷在湾仔拍摄,记录了当时的音乐盛景。而《又是黄昏》不仅是Beyond乐队的经典之作,也是黄家驹为兄弟乐队小岛创作的一首歌曲。当时小岛乐队在香港乐坛风头无两,但历经人事变迁后最终解散。在别了家驹15载的纪念演唱会上,黄家强与邓惠欣再度演唱了这首歌,令人感慨万分。
1985年小岛乐队的音乐会上Beyond乐队的友情演出同样令人怀念。虽然只有当时的音频留存下来,但约30分钟的珍贵记录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时的氛围。请尽量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下观看此音频资料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黄昏虽不似黎明那般高调却同样美丽多彩斜阳夕照暮色降临一片宁静怡人。在这样的时刻听着《又是黄昏》总会让我想起黄家驹这位音乐巨星仿佛人与歌都能让人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