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want到底是什么意思?别急,让我来给你讲讲这个简单又常用的词。

漏屋老师曾在《词霸天下》中详解了英语为母语者在日常对话中常见的省音现象,如going to的缩略形式gonna和want to的缩略形式wanna。他特别提醒我们,不可生硬模仿这种发音方式。

那么,这些缩略形式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want to在口语中常被简化为wanna。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固定形式,而是在语言交流中根据语速和场景,从want to逐渐过渡到wanta再到wanna的。在快速表达时,发音会经历从want to -> want ta -> wanna的转变,其中wanna是在追求表达效率时产生的极端情况。

进一步探究,我们发现wanna并不是在表达的最后阶段突然出现的独立词汇形式。在思考和说话的过程中,它实际上仍然是want to的思维模式。研究表明,母语者在进行“影子跟读”时,即使口头上读成wanna,他们心中所想的仍然是want to。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这个发音过程的两个要点至关重要。第一点是要避免仅仅模仿wanna的读音形式,而应理解其在词句编码时仍是基于want to的概念。第二点是要注意避免因误将wanna视作独立动词而忽略了介词to,导致在输出时错误地多加了一个to。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学习并运用这些缩略形式呢?

首先要习惯将want to自然地读为want ta,即先弱读功能词to的读音。

然后练习将want中的t发音不释放,自然连读成wanta的读音。

再进一步,学习将/nt/组合中的/t/发为弹鼻音的读音形式,即形成了wanna的读音。注意弹鼻音[n̆]的发音技巧。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表达背景和语速,自然地在want to和wanna的发音之间过渡。这并不是说表面上看外国人把want to发成了wanna,而实际上他们的思维仍停留在want to上。在听到wanna时,他们甚至不会意识到发音已经偏离了want to。

对于going to到gonna的缩读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going to的缩略形式gonna的形成过程同样有趣。它首先选用going的短版goin’的形式,经过弱读和音变,最终形成了gonna的读音。如果不了解这个发音的形成过程而只是生硬模仿gonna这个词,不仅容易导致使用现错误,而且发音也很难准确。

就如同在学习任何语言现象一样,要真正掌握英语中的这些音变现象,需要我们从实践中去体会。只有当我们从母语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音变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时,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些缩略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敲击桌子来模拟说话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在不断加快速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字词的发音出现了自然的音变和缩略。但即使出现音变,我们的思维仍然能够快速准确地映原始的单词或词组上。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英语中的音变现象时,我们应该先将自己置于话语的节奏中,然后不断加速并观察音变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原始读音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些音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