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别急,教你几招稳住它!

『读』栏目,专为读者探索人生难题的文化方。每周,我们会选取读者分享的“病情”,针对特定的“病症”推荐相应的书籍、影视、音乐及文艺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若你亦有疑难杂症,欢迎投送信件至“读信箱”。

当前社会,人们交往的成本日益降低,结识新朋友变得相对容易,但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却愈发困难。尤其在职场中,“人脉”取代了友谊,成为了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社交方式。虽然其中不乏真挚的交往,但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同事间的友情往往更加复杂多变。

友谊的破裂并非现代独有现象。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一直是文化圈的常态。纵观历史,文人们的荣誉往往与他们的敌人数量成正比。那些年轻气盛时的恶言恶行,与现今职场上的明争暗斗颇为相似,甚至更为激烈。其根源在于法国作家朱尔·勒纳尔的描述:“别人的成功让我不舒服,如果他的成功名副其实,我会更加难受。”

假如法国文人们生活在现代社交媒体时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对话可能会充满竞争与冲突。正如研究者所著的《法国文人相轻史》中所描述,那只是十九世纪文人爱恨情仇的冰山一角。著名的文学家们经常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攻击对方的言论,视彼此为敌。例如雨果多次抨击与自己不和的作家,巴尔扎克和大仲马也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圣勃夫和雨果之间的恩怨更是众所周知。尽管这些竞争看似激烈和不堪,但它们也推动了文人们的创作,使他们突破了局限,创作出经典作品。正如左拉所言:“如果说我今天有所成就的话,那是因为我桀骜不驯,胸中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