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探索:商代历史丰富多样,证据众多。近期,真知堂在深入研究后发现,著名的博物馆镇馆之宝后母戊鼎的命名确有误。它不应被称为后母戊鼎或司母戊鼎,而应拥有更准确的名称。
通过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辞,我们得知,后母戊鼎的命名应基于其真实的铸造背景。学者曾提出,此鼎原名为司母戊鼎,是为了纪念母亲戊而铸造的。此观点基于鼎上的铭文“司母戊”。
学界对于“后母戊”与“司母戊”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学者如唐兰认为,“后”与“司”在甲骨文中是通用的,因此“后母戊鼎”的命名是有依据的。但真知堂经过深入研究,结合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认为“后”在此处应理解为“”的意思,故此鼎并非单纯为母亲戊而铸,而是商王武丁为其戊所铸,代表了的身份与地位。
真知堂认为这件青铜国宝的正确命名应为“司女戊鼎”。这里的“女”并非指母亲,而是与“后”相对的“女后”,即商代的。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甲骨文卜辞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商王对母亲或的祭祀用词,均采用“某王母(女)妣某”的格式。这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此鼎是商王武丁为其戊所铸的等级象征。
关于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我们认为它是武丁妇好生前所用的器物。根据甲骨文记录,妇好去世时可能还年轻,因此她的儿子在当时并无足够的能力和经济实力铸造这样的重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后母戊鼎的真实铸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