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花风起,清明时节悄至。”
又至一年清明,时光荏苒。
临近清明,春意渐浓。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行清节、春熟节等,通常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庆祝。
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节气,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的气候和自然特征紧密相连。古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将清明节分为三个阶段:
首春花信,白桐始华。清明时节的到来标志着白桐花的盛开,它散发出清新的香气,给人以宜人的感受。在古人的心目中,白桐花开的日子与清明节有着某种默契,仿佛是为这个时节作出的特别标注。
二春变化,田鼠变为鹌。此阶段的田鼠因阳气渐盛而回穴,而喜阳的鸟类开始活跃。田鼠代表阴气,鹌鹑代表阳气,这寓意着阴气潜藏而阳气渐长。
三春之候,天现彩虹。清明时节多雨,故彩虹时常出现。这美丽的天象,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有所记载。
关于清明的饮食文化——
青团子的制作
江南地区的人们在清明节有制作和食用青团子的习俗。这青团子以“浆麦草”捣烂取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混合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独特,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螺蛳的美味
清明前后,螺蛳肉质肥美。民间有“清明螺,赛只鹅”的说法,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享用螺蛳,并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挑青”,寓意着驱赶害虫、祈求丰收。
清明的习俗与意义——
祭祖的传统
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墓祭和祠堂祭等方式来纪念先人。
踏青的乐趣
踏青是古老的习俗,意味着春天郊游。它源于古代的农耕祭祀,如今已成为人们欣赏春光、享受大自然的一种方式。
绿意盎然迎新岁,烟雨朦胧过清明。
在户外的祭扫活动中,我们仍需注意火灾隐患。今年在乐清地区,相关部门将严格检查相关安全措施。
当前正值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倡大家采取网上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来缅怀先祖,表达我们的哀思。
在这个清明节里,
即使我们不能亲自前往陵园祭扫,
我们仍可以一起怀念故人,寄托深深的哀思。
追忆过去,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踏青赏春,寻找新的希望与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