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为什么都有钱

南通海门为什么都有钱

常言道,风势助力,顺势而为方能成就大事。历史上,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人,往往能够迅速崛起,成为风云人物。特别是在中世以降的王朝历史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顺应了风向,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存在。

人们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顺应盐政风向的盐商们,就如同站在了风口上,飞得更高更远。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财富的积累上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天津有位名叫查三镖子的盐商,他的富有程度令人惊叹。本名查有圻的他,是一位,曾进过京在刑部当差。他的家产清单保存至今,显示他在嘉庆十七年时在北京拥有九处住宅、九座当铺和十一座油盐店等。而在天津,他更有总店一座,存银三万七千两,另存盐十一万一千六百余包。除此之外,他在苏州、杭州等地也拥有大量房产、田地和商铺。他的金银细软、古玩字画等财富更是无法估量。据说他的挥霍无度,使得他的财富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财政收入。

查三镖子的事迹广为人知。他的母亲去世时,三位相国前来担任知宾;他出城办事因晚归而许诺以白银三十万两犒赏守城将士。而他的奢华生活更是令人惊叹,他蓄有十二女婢,专门伺候宴席,每一次小宴都如同皇宫中的盛宴。

查三镖子并非个案,盐商无人不富。清朝文献中记载,盐商们内实空虚而外事奢侈,衣物居宇、饮食都极为奢华。在淮扬地区,盐商们的奢华生活更是成为了一种风气。有一位盐商早晨起来要吃燕窝、进参汤,还要吃两个特殊的鸡蛋,这些鸡蛋是由仅食“参木等物”的母鸡所下,大补。

盐商们之所以如此富有,正是因为他们站在了风口上,凭借盐政制度的优势,顺利起飞。盐是人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有刚需自然有厚利。从唐朝后期开始,盐税收入就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了宋朝,盐引制度的施行更是让商人们在逐利的同时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而明朝时的盐引发放过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诞生了盐窝,商人们凭借此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清代的盐法以纲引制为主,这也为盐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康乾盛世时,扬州的繁荣与盐商密不可分。当时,天下窝引百分之六十在扬州盐商手里,许多盐商家族的年收入超过千万两白银。盛世之下自然会有危机。经济繁荣的过多的白银囤积会导致市场流通货币减少,引发通胀,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崩溃。

盐商们的富有正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结果。他们凭借盐政制度的优势,站在了风口上,飞得更高更远。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需要我们警惕。


南通海门为什么都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