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凹凼”、“尴尬”、“烦躁”等,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台阶》这篇文章,感受父亲勤劳、坚韧、朴实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敬重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初步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5.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父爱以及父亲对“台阶”的追求所代表的家庭梦想和期望。
6.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7. 课程内容
10. 学生先自行朗读课文,标记出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11. 教师利用PPT展示生字词,并详细讲解每个字的读音、字形、字义。
12-1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16.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17-23.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4-36.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emph{力}。
37. 引导学生以“我的梦想之路”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8-40. 进行考点分析和例题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中考考点和解题技巧。
41-45. 布置作业和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