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事迹简介

劳动模范事迹简介

【人物名片】

张建荣女士,生于1963年2月,籍贯湖北省襄阳。她身为全国劳模,曾担任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总地质师,专注于油田开发地质分析、油田周边滚动勘探及油藏评价研究长达33年之久。张女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00多万吨,连续多年为全油田每年增油,并获得多项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09年,她被评为“荆楚楷模——新成立以来湖北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自幼怀揣“石油梦”的张建荣,12岁时便在村头观看电影《创业》,深受其工人的“铁人精神”影响。她决心投身石油地质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张建荣果断选择了石油地质专业,自此便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即便在生活环境较为艰苦的江汉油田原油田处地质室工作,她也从未有过怨言,而是迅速进入角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1977年,江汉油田原油生产量达到新的高峰,而张建荣的加入为地质室带来了新的活力。她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尽力延长油田的稳产期。通过收料、绘制曲线图来优化油井产量,她的工作细致入微。

尽管初期工作条件有限,仅依靠计算器和手工绘图,她却从不急躁,反而更加严谨细致。她坚持准确取数、精细分析、科学设计,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数据库的引入为张建荣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她利用基础计算机语言和电脑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效率,并使地质图更加精美。

进入新世纪后,张建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她从油田开发地质分析“转岗”到油田周边滚动勘探及油藏评价研究,这一转变标志着她的职业生涯进入了新的阶段。

凭借对先进地质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谨慎求证的态度,张建荣在老油区也做出了“新文章”。她重新思考江汉油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将勘探对象从大块头构造油藏转向隐蔽性油藏。

潭口油田的成功突破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大亮点。面对勘探难题,她带领团队不畏艰难,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攻关和数据分析,最终找到了突破口。

她的成功并没有止步于此。张建荣继续丰富和发展了“成藏模式研究”“细分层开采”等勘探手段,形成了隐蔽性油藏识别技术等多项技术。

张建荣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仍然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她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青年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技术。

如今已退休的张建荣女士仍然关注着石业的进步。见证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变迁的江汉油田,如今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劳动模范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