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偶然翻到了一本杂志《读者》,在其中接触到了一个关于“有毒家庭”的概念。引发了我对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深思。
好好说话,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必修课。有些“有毒”的说话方式却常常出现在最亲近的人之间。比如习惯性否定、习惯性抱怨和习惯性挑剔。这些行为像冰窟窿一样,着家庭的温暖氛围。
习惯性否定的家人常常使用“不语言”和“但是语言”,如“这不可能”、“这很难”、“你做不到”等,这些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一个人的热情。电影《万箭穿心》中的女主角李宝莉,就因为持续否定自己的丈夫,将他推向了绝路。心理学家费尔贝恩指出,父母的否定式语言是最会亲子关系的。我们应该鼓励家人,用建设性的沟通和积极关注来给予家人向上的力量。
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和争吵,是给孩子带来最大伤害的行为之一。孩子会从父母的情感表现中学会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情感关系。如果父母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便会学会这种不良的沟通方式。父母应该戒掉无效的抱怨,孩子才能学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形成积极、主动、开放的行为模式。
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与家人的日常沟通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不是每一句话都要说得那么漂亮,但也不是每一句话都可以脱口而出。父母若想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自己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只有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全、情绪稳定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戒掉在孩子面前的习惯性否定、习惯性抱怨和习惯性挑剔,告别“有毒家庭”,一起传播爱意与善良。愿我们都能好好说话,与孩子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