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饿一会就不饿了

为什么饿一会就不饿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硬是挺着不吃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后,饥饿感竟然减轻了?尽管这种现象或许让人联想到可以借此方式来减肥,但真相并非如此。这种做法实际上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饿过劲”。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血糖的变化。血糖是我们身体的重要能源保障。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开始感到饥饿。如果我们及时进食,血糖将会回升并消除饥饿感。如果我们选择继续忍受饥饿而不进食,身体就会启动应急机制,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以促使血糖浓度回升。

接下来是“饿过劲”可能带来的危害。长时间不进食会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胃会长时间受到胃酸刺激,可能导致胃受损,引发慢性胃炎、食欲不振等问题。除了胃部问题外,饥饿还会导致肌肉流失。在极度饥饿状态下,身体会消耗肌糖原和肌肉,导致肌肉流失,进而可能引起基础代谢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饿肚子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幅度过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以饿肚子的方式减肥虽然能暂时减轻体重,但流失的是水分和肌肉,一旦恢复饮食,很容易造成体重迅速反弹。

那么,“饿过劲”为什么会引起恶心呢?一方面,长时间空腹会导致胃酸囤积,如果持续的胃酸在胃中囤积过多,就会上行至食道,引起胃酸反流、胃灼热和恶心。当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的内系统会发出进食的信号。其中一种叫饥饿激素的物质会促进胃肠和胃酸的,而瘦蛋白则会抑制饥饿激素和食欲。如果一直不进食,体内就会产生大量的饥饿激素,一些人就会更容易感到恶心。

那么,“饿过劲”后应该怎么做呢?在饥饿感减轻后,最好先吃含有肉类的食物或者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糖分的食物,如坚果、面包等。这是因为长时间不进食后,体内肝糖原分解完的同时也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应该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半流质食物等。可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粗粮、果蔬等,它们能缓慢而持久地释放糖分进入血液,有助于延长饱腹感。要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以免给消化器官造成负担引起身体不适。“饿过劲”后的饮食调整需要谨慎对待。


为什么饿一会就不饿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