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商一般在100上下浮动

人的智商一般在100上下浮动

我们常常听到关于爱因斯坦的智商高达160,被赞誉聪明绝顶,以及金毛犬的智力水平被形容得堪比五岁儿童,均展现出非凡的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力?又何为智商呢?

在探讨这两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校里的考试排名。虽然现今的小孩可能不再了解排名的概念,但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拥有50名学生的班级中,总有一两位同学经常能取得高分,同样也有几位同学分数常常偏低。而剩下的同学,他们的成绩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我们可以说,智力是一个学生所具备的取得分数的能力,即他们能够获得多少分数的水平。而智商则是他们在班级中的相对排名。由于每次考试的难度不尽相同,分数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排名通常相差不大。我们通过排名来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

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智力和智商应该有了直观的认识。

关于智力,经典理论认为它包括“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要素。晶体智力是指我们在不同领域长期学习、后天积累的技能和知识。而流体智力则是传统智商测试所考察的能力,如记忆力、处理速度和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关乎我们适应特定情境的能力。

这两种智力都是我们适应生存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从错误中迅速吸取经验教训,以适应新环境。智力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所需的能力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解决更多抽象问题,学习分类、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与智商所衡量的“智力”更为接近。

那么,智商究竟是什么呢?

要了解智商,我们首先要追溯到智力测试的起源。在心理测量学发展之前,心理学并非一门“科学”。而智力测试作为一种衡量智力水平的工具,直到1905年才由法国心理学家开发出来。

最初,人们开始使用智商来量化衡量个体的智力水平。现在的智商测试多采用离差智商的概念,以100为平均数,以15(韦氏智力测验)或16(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为标准差。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个人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例,总智商的平均分在儿童中为100分,标准差为15。IQ分数在90-110分之间的儿童约占50%,被视为中等水平;而110-120分之间的比例只有16.1%。分数越偏离平均分,在儿童现的频率越低。智商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人在中的智力水平。

简而言之,智力是个体的能力表现,而智商则是这种能力在同年龄中的相对水平。


人的智商一般在100上下浮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