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时常将自己的执念编织成密集的网,将自己困住,却对着天空叹息命运的不公。
古人有言:“相由心生,境随心转”。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束缚,实际上只是内心投影的虚妄。当我们学会与内心的执念和解,便会发现生命原本就如秋水长天般辽阔。
执念往往悄悄生长,有时披着理想的外衣。比如,收藏家在追逐稀世珍宝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忘记最初对美的纯粹感动;登山者在征服峰顶的途中,可能会错过脚下云海的壮丽。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些自我设定的“必须”、“应该”,就像无形的绳索,将人们困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实际上,天地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花开不因人的焦灼而提前,月圆也不会随人的企盼而长久悬挂。
智者懂得在坚持与放手之间寻找平衡。就像苏东坡在黄州时,将生活的窘迫转化为豁达的心态,如同太极般刚柔相济的处世哲学。同样,手握流沙时,越用力握紧,沙粒流失得越快,只有舒展掌心,才能感受到沙粒摩挲的温度。
禅门公案中有句话:“参禅之初‘见山是山’,困顿时‘见山不是山’,彻悟后‘见山仍是山’”。而道家《淮南子》亦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不在于背负多少功业,而在于是否活出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将执念化作滋养心灵的养分,那些曾经的烦恼终会如晨雾遇朝阳般消散。当我们达到明月清风般的境界时,便能洞察三千大千世界的澄明与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