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小谈:探索摄影镜头中的色彩偏差之谜
许多摄影爱好者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某些品牌的镜头存在发色偏黄的问题。老镜头因玻璃老化而发黄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现代镜头也并非完全幸免。最近,网上流传着关于日系及国产镜头的光谱检测和色温变化测试,证实了这一问题确实存在,并且与品牌关系不大。那么,为什么有些镜头会发色偏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神秘的现象。
揭秘老镜头偏黄的原因:胶合层老化揭秘
现代镜头为何也会偏黄?高折射率镜片揭秘
除了老镜头外,现代镜头也存在发色偏黄的问题。这主要与镜头中的高折射率(HR)镜片有关。镜片的折射率越高,对短波长光线的透过率越差,导致玻璃看起来发黄。一些品牌为了缩小镜头的光学结构,会大量使用高折射率镜片。一些新型的超高折射率玻璃材料目前尚无无色版本可选,因此发色偏黄成为了追求高性能的必然结果。
测试发现:大光圈镜头的色温偏差问题
在微单相机时代,镜头的纠正文件内可以调整基准白平衡参数,因此即使镜头实际发色偏黄,拍出的照片也能调整为正常色彩。一位珠宝摄影师发现,有些镜头的部分色彩与实际观察存在出入,于是使用光谱仪进行测测试,结果发现大量使用HR镜片的小型化大光圈镜头是发黄的重灾区。
轻便与色彩:如何选择?
高端镜头如蔡司OTUS 55/1.4虽然发色完美,但体积庞大。在追求轻便与追求色彩准确之间,消费者如何选择成为了一个难题。实际上,在如今的市场中,只要拍摄出来的照片不偏色,即使光线透过时吃掉了一部分蓝紫色光谱,也往往不会被察觉。消费者已经通过选择表明了态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轻便的镜头,哪怕这意味着牺牲一部分色彩准确性。
低端大光圈镜头因成本考虑可能存在发色偏黄的问题,这也与该镜头品牌未能充分优化镜头内的纠正文件有关。而在高端轻便大光圈镜头领域,为了体积而牺牲发色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轻便镜头。摄影爱好者需要在轻便与色彩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