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种现象在动物行为学中被称为印痕行为,也叫印记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动物行为学现象。像早成性的雁鸭类等鸟类,在孵化出壳后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它们会误认为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并跟随。在哺乳类动物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刘定震教授进行了解释。他同时担任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介绍到,工作人员穿上熊猫服是为了在照顾大熊猫幼崽时避免它们对人类产生依赖。这样它们在未来的野外放生时,就能够避开人类而不是本能地靠近人类。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科研人员还巧妙地将大熊猫的粪便和气味涂抹在熊猫服上,使得工作人员更能模拟真实的熊猫。
那么,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刘定震教授表示,根据近年来培训个体和放归的实际效果来看,熊猫服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放归野外的个体对人类的活动已经产生了警戒反应,并且对比如说话声等刺激表现出回避行为。至于大熊猫是否能准确分辨出穿着熊猫服的是人还是真正的熊猫,科研人员通过给成年大熊猫辨认熊猫图案的实验发现,即使改动一个耳朵或一只眼睛的位置,它们都能敏锐地察觉并区分出来。然而对于大熊猫幼崽是否具备这一能力,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进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