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三月的到来,医院中花粉过敏患者的数量逐渐攀升。据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每年春季花粉播散期间,门诊过敏相关症状的患者数量较平时增长约20%,而今年花粉季的到来似乎比往年提前了一周。
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动植物迎来新生。随着它们的蓬勃生长,过敏原也相应增多,导致过敏患者的症状愈发严重。过敏原可分为常年性过敏原和季节性过敏原。常年性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携带的过敏原等,一年四季都存在。而季节性过敏原则与季节紧密相关,春季主要源自树木花粉。
有趣的是,引季花粉过敏的“元凶”并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那些美丽鲜艳的观赏鲜花,而是那些通过风媒传授花粉的树木类植物。自然界的花粉传播主要有风媒和虫媒两种形式。那些通过虫媒传授花粉的花朵,如桃花、樱花等,通常不会引起过敏。而像杨树、柳树、柏树等通过风媒传授花粉的树木,却更容易引季花粉过敏。
对于花粉过敏与感冒的区别,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给出了详细的解释。的主要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而过敏性鼻炎则主要表现为全身的疲乏和倦怠。在花粉过敏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患者可能难以分辨。如果出现口咽部的干痒、嘴唇肿胀等突然的症状,可能是花粉与食物出现了交叉过敏反应。
至于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过敏,医生表示,整体来说青壮年相对高发。这个年龄段的免疫力较强,但户外活动较多,接触过敏原的概率也相应增加。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中老年人群也容易出现过敏,前者主要对室内过敏原过敏,后者则因为慢用增多,容易出现物过敏的情况。
为了预防花粉过敏,按往年的数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花粉浓度在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并持续至5月。预防或减轻不适的最主要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具体可遵循“躲”的原则。在花粉季节,尽量避免到花粉浓度较高的区域,特别是中午和下午室外花粉浓度较高时更要避免外出。出门时要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硅胶保护套眼镜,穿长袖衣裤等。在家里,应关闭门窗,可使用空气过滤或净化设备来降低室内花粉浓度。
对于预防过敏能否提前用的问题,医生建议做好预防比症状出现后再治疗更为有效。对于明确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建议在春季花粉季节前至少2-4周开始使用预防性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