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坏人得不到报应

为什么坏人得不到报应

人世之间,常言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往往难以看到这种报应的即时显现,这是为什么呢?且让笔者尝试以最通俗的话语来解释明白。

做个比喻,就如同马大壮抢了牛小胆的包子。这个包子原本是牛大胆要给儿子的,牛小胆满怀喜悦地吃着,感受到父爱的深沉。牛大壮突然出现,霸道地抢走了包子。牛小胆心中难免怨恨,认为马大壮是恶人。马大壮却将包子给了自己的儿子,小儿子马小壮感受到父亲对他的深情。牛小胆向父亲,牛大胆听后长叹一声,道出包子原来是自马大壮手中得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善恶的界定也就不同。在这个情境中,究竟谁是善,谁是恶?其实很难说清楚。因为每个人眼中的善恶标准并不相同。恶人可能在某些场合展现其的一面,但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可能是一个和乐融融的家庭成员,亲朋眼中的孝子。

正如《太平经》所言:“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反则善。”有些人做了好事却遭遇不幸,有些人做了坏事却得以善终。这让旁观者感到困惑和气愤。在一个大家族或团体中,祖先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后代子孙的祸福。这是所讲的“承负论”,即今人所受的祸福源于祖先的善恶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又会影响到后代的命运。

如今我们大多了解因果论,即做了事就要承担后果。而承负论则更为复杂,它包含因果但不同于因果,是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的。就像前人栽了树,后人才能乘凉。而今人因祖先的善恶承受祸福为“承”,今人的善恶则由后代来承受为“负”。

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如果恶人还没有得到报应,那只是时间未到而已。就像秋后的蚂蚱,虽然生命短暂,不也要先蹦跶几天吗?


为什么坏人得不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