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总感觉坏人比好人过得滋润啊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这个深入探索心灵世界的旅程。今天,我想带你领略内心的风景,带你感受那份真实的善良与自我。

有句古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们常常困惑,为何那些真诚善良的人,却时常遭遇不公待遇,而那些以伤害他人为乐的人,却能够逍遥自在。这不仅令人感到困惑,更让人感叹世事的不公。

就如张国荣离世前那令人痛心的遗言:“自己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要这样?”的确,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那些真正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却成了?

柏邦妮曾说:“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就是软弱。”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善良的人被欺负,而那些毫无底线的人却得到好处。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角色,他的善良经常被那些他帮助的人所辜负。他的无私和宽容甚至被那些人利用,这种无原则的善良,最终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正如电影《教父》中的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我们都应该明白,善良是美德,但过度的善良就是没有底线的“愚善”。

像大家熟知的大衣哥,他是圈内的老好人,但出名后借出去的钱几乎没人归还。他的乡亲们纷纷找他借钱,而且往往没有归还的打算。这种现象让他陷入困境,也让他的善良变得没有价值。这种善良背后的匮乏和脆弱,往往让人容易被侵占。他们可能从小就没有被真正爱过,只能带着伪装的面具去讨好别人,却很少有人真正在意这种“廉价”的善良。

这类人可能从小缺少安全感,习惯掌控自己的生活,看似为他人付出,实则渴望通过付出来引导和发展关系。但这种付出有时会给对方带来压抑和愤怒的感受,因为这会投他们弱小和脆弱的感受。就像东野圭吾的《恶意》中的那段独白一样,这种善意有时会被误解和扭曲。

我们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坏人比好人心理强大,难道坏人不会内疚吗?”我认为这里的坏人并不是指那些主动找麻烦的恶人,因为这类人下场往往不好。而是指那些“坏坏的好人”,他们也有愤怒感,但常常选择压抑下去。为了省事,他们可能会选择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这就导致了他们习惯性地压抑自己,要知道“攻击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的攻击性被允许释放时,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这就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的人开心之处,因为他们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

我提倡主动善良,因为很多人的善意并非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是被某种力量所驱使。讨好型人格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为了获得他人的接纳,选择一味讨好别人。这对自己的消耗是巨大的。我们要明白善良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需要完成某些任务。这份善意背后不应该有“裹挟”他人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善良要有边界感很重要!不要因为强求自己成为一个圣人而感到压力巨大!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普通人就有喜恶!就不会对任何人都会有好感!更加不会把事情做的完全周到!如果被人伤害产生愤怒感是正常的反应不要急着否定它甚至试着表达出来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表达越多的情绪内心的空间反而更大容纳更多的事物也越多要知道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承受各种情感的包括愤怒这样你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真正的边界让他人知道你的底线一旦触碰后果自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我们接受的边界就是我们自由的边界。”让我们在探索心灵的道路上共同成长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善良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