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亲眼见证过这样的场景:凌晨三点,在知名连锁品牌杨铭宇黄焖鸡的后厨,外卖平台的接单提示音突然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后厨的师傅们惺忪的睡眼,从冰柜里拿出结着白霜的鸡块,案板上的青菜叶子显得异常黯淡。这并不是某部食品安全纪录片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
有经验的骑手都知道,送餐箱里最抢手的就是黄焖鸡订单。曾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团骑手分享,他在入职培训时收到的第一条忠告就是“看见黄焖鸡订单就避开”。这些穿梭于后厨与顾客之间的骑手,仿佛是这个行业的“监控”,早已洞悉了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监管部门突击检查时,有时会发现令人作呕的场景:回收台上堆积着顾客吃剩的鸡骨头,油锅里着已经发黑的土豆,甚至过期三天的豆制品仍在被打包出售。更令人讽刺的是,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往往发生在贴着“明厨亮灶”标语的玻璃隔间里。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声称“全程监控”的外卖平台,究竟在监控什么?
在暗访视频中,后厨负责人面对镜头显得理直气壮:“现在哪家不用隔夜菜?你们去查查那些网红店,比我们过分的多了去了!”这种逻辑就像学生时代抄作业被抓的差生一样无赖。但食品安全不是儿戏,当行业潜规则成为违法行为的遮羞布,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在为之付出代价。
消费者张女士的经历堪称离奇:她在点外卖黄焖鸡时竟然吃出半截烟头,索赔时却遭到商家的反问:“你怎么证明不是自己放进去的?”更离奇的是,当她要求查看监控时,得到的回复竟是“设备正在升级”。这种甩锅操作,反映出整个行业对消费者的傲慢与敷衍。
有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私下透露:“外卖平台抽成超过30%,想要盈利只能在食材上想办法。”这种畸形的利益链催生了“料理包经济”,也让“现炒现做”变成宣传口号。当资本的游戏规则于食品安全之上,我们每一次点外卖都像是在参与一场危险的赌局。
如今的外卖行业已站在十字路口,急需整顿与改变。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来投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平台方也必须承担起审核责任。毕竟,当送餐员都在集体规避的商家,我们的每一次下单都是在纵容违法。在点外卖的时候,我们需要多想想:你支付的不仅仅是餐费,更是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投票。食品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