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父母使用微信后,母亲的对话框如同一个充满秘密的宝盒。有时是清晨六点的温馨提醒“降温了,记得穿秋裤”,在七点闹钟响起前悄然消失;有时是深夜十一点的“你王姨介绍了个小伙子”,在我查看之前就已经撤回得无影无踪。
上周末,我推开家门,正碰到母亲戴着老花镜在研究手机。她那慌张地把屏幕扣在胸口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前藏起我不及格时的情景。“妈,您到底在撤回些什么啊?”我无奈地抱住她单薄的肩膀。
那些被撤回的消息,仿佛藏在时光深处的小秘密。
偶然间,我发现床头柜的铁盒里泛黄的三好学生下压着些什么。那是一本记录着三十年来我发烧度数的体温记录本,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充满了关爱。还有一本高考倒计时日历,上面贴着一张便签:“闺女今天视频笑了三次。”原来,母亲每天都在记录着我的生活点滴。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家族群里弹出父亲的讯息:“结节活检,明天出结果。”仅仅十秒钟,这条消息就被撤回了,留下了一个刺眼的红点。
深夜的医院走廊仿佛一条时光隧道。父亲蜷缩在蓝色的塑料椅上,手中的保温桶里散发着热气,月光顺着他的白发流淌下来。他低声说:“不让我告诉你,她总是觉得这只是小毛病。其实她每天撤回的,都是那些想你又怕打扰你的话。”
病的母亲的手如同一片轻飘飘的落叶。我紧住,她的睫毛轻动:“妈没事,你工作忙就别……”我打断她的话:“妈,我不忙了。以后您想发多少条,我都不嫌烦。”
时光匆匆,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忽略了父母已经开始与时光赛跑。那些撤回的消息和藏在抽屉深处的成长印记,都是他们深情而温暖的爱意。或许下次看到父母撤回消息时,我们可以主动询问他们真正想说的话——因为有些牵挂,真的经不起岁月的反复撤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