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里是哪一首诗

出没里是哪一首诗

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之后,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象那些文学巨匠的形象。

当我想到李白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穿着白衣、一手持剑一手持酒的飘逸文人形象;而想到杜甫时,我看到的是一个长袍加身、忧郁却坚毅的夫子形象;想象苏轼时,则是一位笑容满面、品味东坡肉的同时挥毫泼墨的书生。但每当想到范仲淹,我的想象总是不受限制,无法被固定在一个固定的形象上。

范仲淹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是多面的。他有时是朝堂上儒雅的大臣,因为北宋的朝臣们曾视他为榜样;有时他像是一位威风凛凛的戍边大将,以文人的身份定乾坤;有时他又像一个身着普通长衣,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的小官,范公堤在苏州仍留存至今的历史见证了他的政绩。

后世许多文人称范仲淹为“完人”,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智者。他的一生起伏不定,却活得明白通透。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范仲淹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书扇示门人》。这首诗看似通篇大白话,却蕴深刻的禅意,值得反复品读。

《书扇示门人》

青山绿水景色美,前人耕耘后人收。若得收成休欢喜,未来还有后来人。

范仲淹留下的诗词作品并不多,词作存世仅五首,诗作共三百零五首。他的诗风推崇孟浩然和白居易,他的诗作完美地诠释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他的诗歌并不注重文字本身的华丽,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容。

这首诗或许在意境上看起来像是打油诗,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句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如同电影镜头从广阔的自然景色拉回到人间的农田。次句“前人田地后人收”已成为俗语,意味着前人的成果为后人所继承。

第三句提醒后人,在收获前人的成果时,不要过于自满和喜悦。最后一句则指出,未来还有更多的后来人,反驳了前一句的局限。整首诗没有使用生僻字,语言流畅,充满了禅意。

《说苑》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与范仲淹这首诗的哲理相比显得较为肤浅。范仲淹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在诗中得以体现,他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归属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必为得失而过分在意,这与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学是一致的。

虽然我们可能难以达到范仲淹这种人生境界,但我们可以欣赏他的诗词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比如他的《江上渔者》一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同样辞藻简单,却深意悠长。范仲淹的这种朴实而深刻的诗作,值得我们深入品读。


出没里是哪一首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