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作是汉语词汇,其拼音为zhù zuò。在古代,著作专指创造性的文章。只有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能被称为著作。因为它是针对某一专一题材的,因此也叫做“专著”。
淮南王刘安所著的《鸿烈》二十一篇,每个字都带有风霜之气,被形容为“字挟风霜”。
字挟风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是zì xié fēng shuāng,用来形容文章笔法凌厉严正。《西京杂记·卷三》中提到了这一说法。
月露风云这一成语,其拼音是yuè lù fēng yún,用来比喻无用的文字。《隋书·李谔传》中提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唐苏颋的文章思维如涌泉,张九龄称赞他:“苏生之文俊赡无敌,真可谓文阵中的雄师也。”
唐张九龄七岁时便能写文章,太宗时期担任中书舍人,当时被称为“词人之冠”。
文章宿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是wén zhāng sù lǎo,用来形容擅长文章的大师。这一说法来源于《新唐书·李峤传》。
汉扬雄写《甘泉赋》时,才思豪迈,梦到自己口吐白凤。这一事迹被后人用来称颂才华或文字之美。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和曾慥的《类说》中都有记载。
锦心绣口用来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这一成语出自李白的《送弟序》。
《唐高祖纪》中提到东海徐摛的文体轻巧精美,人们称之为宫体。这一说法也用来形容文辞的轻丽风格。
自出机杼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是zì chū jī zhù,意思是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这一说法出自《魏书·祖莹传》。
桓温北征鲜卑时,召袁宏倚马前作露布,袁宏手不停笔,很快完成了七张纸的文章,非常可观。这种才华被称为倚马奇才。
李邕的文名天下皆知,卢藏用说他的文章就像莫邪铸的剑一样锐利难挡。莫邪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名剑和铸剑师的名字。这个传说赞颂了剑工的高超技艺和少年的壮烈复仇故事。
左思写的《三都赋》广受欢迎,富贵人家争相抄写流传,导致洛阳的纸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如今多用来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如果您有耐心读完这篇文章,请关注并鼓励一下我们共同学习、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东知之致力于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成为有内容、有营养、有态度的文化自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