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好莱坞明星被集体曝光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焦点再次聚焦在了苹果的iCloud服务上。苹果的iOS系统因其封闭性为人称道,然而近期的事件不禁让人对这套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针对这一话题,华商报记者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家们共同通过实验,深入探究云计算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潜藏的信息安全隐患。
实验时间:9月3日及9月7日
实验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商报社
实验团队汇聚了众多精英,包括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沈玉龙教授,以及专注于网络安全研究的姚青松博士和高聪博士研究生等。
分析:
提醒:
针对此次事件,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不要重复使用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虽然云端备份数据非常方便,但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关闭不必要的上传功能,如iCloud等。尤其重要的是,千万不要用手机拍摄照片,避免将隐私信息存储在易被攻击的设备中。姚青松博士强调:“不能控务的安全性,就从控制自己的使用习惯入手。”
实验验证:
实验一:“查找我的iPhone”功能看似存在漏洞,但实际上并不容易通过获得登录口令。尽管该功能允许连续尝试输入错误口令,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轻松。对于已经“越狱”的iPhone和安卓手机,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做出明确结论。但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不良软件和木马病毒的攻击。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已对iCloud的相关软件进行了升级。
实验二:记者和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的邮箱账号和密码尝试登录苹果账号,虽然部分账号成功登录,但大部分尝试都失败。这表明即使某些用户的账号信息被,也不一定能够被利用。一旦成功登录用户的iCloud账号,用户的隐私信息将面临严重威胁。这也凸显了云计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实验三:关于上传到云端的照片是否容易删除的问题,实验表明即使共享的照片流中的照片被删除,原图仍然存在于用户的图库中。这意味着一旦照片被上传到云端并共享,其删除操作并不简单。专家解释说,运营商决定备份几份云端数据,即使客户端的照片被删除,云端的数据可能仍然存在。这也提醒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要格外注意隐私保护。
专家解说:
手机系统、账号、使用环境都对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在系统方面,及时更新并采取措施减少的可能;在账号方面,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在网络环境方面,避免使用不熟悉的公共WiFi并谨慎处理网络活动。对于云端存储的数据,最好进行自主加密以确保隐私安全。保护信息安全需要用户和系统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