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户外跑步app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咕咚户外跑步app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春节假期过后,众多朋友们开始在朋友圈里晒起了运动成果。“瞧,我又燃烧了500大卡!”“今日步数:两万步+”许多朋友运用运动APP记录着自己的运动表现,甚至把燃烧的卡路里数在朋友圈里进行“攀比”和“炫耀”。那么,这些运动APP所记录的数据究竟有多准确?它们能否真实反映我们的运动状态呢?为此,记者下载了几款热门的运动APP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发现其中的数据大相径庭。

现象:节后朋友圈成为晒运动量的舞台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们相聚一起,享受美食佳肴。而节后,一些人则开始了他们的减肥计划,并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晒起了自己的运动量。一些人表示:“春节期间大吃大喝,节后就要好好减肥!”朋友圈里,有的人分享自己的跑步照片,配上文字:“燃烧吧,脂肪!春节后的首跑,坚持最重要。”附上运动APP记录的时长、距离、步数、速率及燃烧的卡路里数量。有些市民甚至利用微信等计步器在微信中进行“比赛”,通过软件记录每一步,一天下来还能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排名。市民小马表示,她时刻携带手机,一天的步数都能在社交平台上排名。“排名靠前意味着我消耗更多的脂肪,能有效减肥!”像小马这样认为的市民并不在少数,他们坚信手机下载的运动APP能够准确记录体能消耗。在这种“攀比”心态下,甚至有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将计步器绑在小狗身上,让小狗在家中不停走动以增加步数。

实测:多款运动APP记录结果差异显著

这些手机运动APP记录的数据真的准确吗?记者带着疑问下载了多款运动APP进行实际测试。记者下载了“咕咚”、“悦跑圈”、“私生活”、“行者”等多款运动APP,同时打开它们后进行运动。结果显示,同样的运动距离和强度,各款APP的记录结果却大相径庭。例如,记者进行一次相同的自行车运动后,“咕咚”和“行者”两款APP记录的距离和燃烧的卡路里数量就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单次运动中,还体现在长期记录的数据上。这种差异让人不禁怀疑社交平台上的运动数据是否可靠。

观点:健身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对于这种现象,健身教练提醒市民,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盲目增加运动量不仅无法起到健身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健身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切勿为了追求在社交平台上的排名而过度锻炼。过度运动和盲目攀比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和心态失衡。真正的健身应该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来进行的适度锻炼。通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才能真正达到健身的目的。


咕咚户外跑步app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