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媚的四月春光里,万物复苏,杨柳吐露新芽,百花争艳盛开。这个季节正是人们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享受踏青游玩的好时光。尤其是对于在家憋了一个冬天的老人和小孩来说,他们更是渴望能够趁此宜人的天气外出活动,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却也隐藏着一些危机。
近日,南昌安义的陈先生带着他三岁的女儿外出游玩后,女儿却出现了不适。孩子一直挠着头皮,说又痒又痛。陈先生一家发现竟然有一只虫子咬进了孩子的头皮。他们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是蜱虫咬伤。由于送医及时,医生处理得当,小女孩已无大碍。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蜱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在为这个女孩治疗的医生表示,近期已经接诊了多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这让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预防虫害叮咬,特别是对于带孩子外出的家长来说。
那么如何鉴别是否被蜱虫咬伤呢?我们需要了解蜱虫的一些基本知识。蜱虫也被称为壁虱,它们潜深山老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等地。未吸血时,它们的大小如同绿豆;吸饱血后,有的大小如同饱满的黄豆,甚至有的可以达到指甲盖大小。
被蜱虫叮咬后,蜱虫并不会立即离开,而是会逐渐钻入皮肤和皮下。整个虫体会完全没入皮肤,只剩下蜱虫的尾巴露在外面,看起来极像一颗“黑痣”。这与被其他蚊虫叮咬后的症状有所不同。被蜱虫叮咬的部位通常会肿起来,而且的,因为蜱虫是硬甲壳动物。
被蜱虫咬伤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肌肉酸痛、咳嗽、头疼、、腹泻、厌食、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甚至可能出现心脑病、热、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导亡,其死亡率高达15%左右。
那么被蜱虫咬伤后应该如何处理呢?如果发现蜱虫正在叮咬孩子,家长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拍死或抓出来。正确的方法是及时就医取出。医生会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体上,使其头部和前爪放松,然后用镊子头部将其拔出。拔出时切记不要用力拉扯。拔出后,被咬部位需要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那么如何降低被蜱虫叮咬的可能性呢?为了让孩子能够安全地亲近大自然,我们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蜱虫在5-10月最为活跃,因此在这个期间,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逗留。户外活动时要加强防护,可以涂抹驱虫剂或喷在衣服上。穿着紧口浅色的长袖衣裤也有助于预防蜱虫叮咬。家里有宠物的要及时给宠物驱虫,勤洗澡,勤打扫。带孩子外出游玩后要及时帮助洗澡更换干净的衣物。
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同时大大降低被蜱虫咬伤的风险。遇到蜱虫咬人时也不要惊慌,冷静处理,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