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河东(现今山西运城永济地区)人,生于公元773年,逝世于公元819年11月28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位卓越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被尊称为“柳河东”和“河东先生”。他曾任柳州刺史,故又号“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显赫的河东柳氏。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他还有“王孟韦柳”之称,与王维、孟浩然和韦应物齐名。柳宗元一生留下了超过600篇的诗文作品,其中散文的论说性极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名篇《江雪》更是诗坛一绝。
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在漫天大雪中,江面上只有一只孤舟,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垂钓。
这首诗的赏析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描绘得幽深寂静,而诗人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孤独。这首《江雪》正是如此,诗人仅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一幅寒冷寂静的画面: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舟,一位老渔翁独自垂钓。
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天地之间如此纯洁而寂静,没有任何杂音;渔翁的生活如此清高,他的性格如此孤傲。实际上,这正是柳宗元因憎恶当时日渐衰败的唐代社会而创造的一个理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人物,柳宗元所描绘的渔翁似乎更加超脱尘世。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老渔翁,诗人不惜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其背景,使其显得广大寥廓。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突出。
诗人用“千山”和“万径”这两个词来描绘背景,为下面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做铺垫。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描写就会显得平淡无奇。诗人将“鸟飞”和“人踪”放在这样寂静的背景下,再配上“绝”和“灭”两字,将最平常、最普通的动态变得寂静无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象。原本静态的描写因这个极端的寂静背景而生机勃勃。
诗中的“雪”字笼罩全诗。因为“千山”、“万径”都有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甚至连船篷、渔翁的蓑笠上也都覆盖着雪。但诗人并没有明确将这些景物与雪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里不会存雪,但作者用“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遥远的感觉。这完全烘托出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氛围。至于用“寒”字点明气候,更是为了突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个老渔翁竟不怕冷、不怕雪大,专心钓鱼,孤独但清高孤傲。这个被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寒江雪”这三字是点睛之笔,将诗的前后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凝练的画面并塑造了渔翁的形象。这首诗以细致的手法描绘背景,用远距离的镜头来刻画主要形象,是柳宗元独有的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