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江苏广电新闻中心对长江刀鱼的捕捞和市场行情进行了深入调查。尽管现在长江刀鱼仍然能够捕捞到,但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除了刀鱼,长江中曾经与刀鱼、鲥鱼一同被誉为“长江三鲜”的河鲀,其生存现状又如何呢?
【溯源:名声远扬,千古留味】
刀鱼、鲥鱼、河鲀,并称为“长江三鲜”。它们都是长江洄游鱼类,在咸淡水两栖的环境中生活,每年春季都会溯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繁殖后入海。它们的肉质特别且营养丰富。
刀鱼因上市时间早且鲜美无比,被誉为三鲜之首。宋朝诗人刘宰曾设刀鱼宴为友人送行,并作诗赞美其美味。
鲥鱼仅在每年初夏入江,因此得名。其美味令人称道,在康熙年间,鲥鱼已被列为“满汉全席”的重要菜肴。
河鲀的饮食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自古盛行,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描绘其美味。宋朝文豪苏东坡品尝过河鲀后大呼值得,留下了“拼死吃河鲀”的佳话。
【现状:珍稀难觅,踪迹难寻】
曾经盛极一时的“长江三鲜”如今处境尴尬。以刀鱼为例,过去使用三米多高的渔网就能轻松捕捞到大量刀鱼,而现在使用几十米高的渔网也未必能捕到几条。野生河鲀更是千金难买,踪迹难寻。近几年,江苏扬中的渔民们几乎未能捕到野生河鲀。比起刀鱼和河鲀,鲥鱼的境遇更为凄凉,长江里的野生鲥鱼几乎已经灭绝。
江苏省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高级水产工程师陈斌表示,从科研角度看,虽然理论上物种应该还存在个体,但要确保物种延续则面临巨大挑战。江苏中洋集团南通龙产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郭正龙指出,由于鲥鱼是集群性鱼类,一旦捕捞到一条很可能就意味着捕捞到了一大群,因此其灭绝速度很快。相对来说,河豚和刀鱼的存活机会稍大一些。
【未来:人工养殖,保护美味】
面对鲥鱼的灭绝,专家和学者开始探索通过人工养殖来保存河豚和刀鱼。郭正龙自1992年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河鲀,现在技术已经成熟,并实现了量产和毒性控制。这些人工养殖的河鲀还会定期放流回长江。陈斌表示,现在长江里仍然可以捕到一些河鲀,但数量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有所减少。
专家分析认为,水文环境和水质变化以及过度捕捞是导致长江三鲜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野生刀鱼的灭绝,农业部已经征求意见考虑将其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旦方案通过,长江刀鱼将面临全面禁捕。专业人士已经开始研究刀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以期实现量产并保护这一美味。陈斌认为,长江禁渔是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会为受影响的渔民提供相关支持。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过度捕捞自然资源,否则将导致遗憾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