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
在近期备受瞩目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鲁迅创作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历程被生动展现,引发广泛共鸣,连年轻人也深受触动。
享誉世界的当代戏剧大师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在驱动文化传媒的策划下,将《狂人日记》搬上了戏剧舞台。经过五年的精心筹备,3月14日,由陆帕执导,乐曦、王学兵、梅婷、李龙吟、李滨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狂人日记》在哈尔滨大剧院首次亮相。
陆帕不仅是这部《狂人日记》的导演,同时担任编剧、舞美设计及灯光设计。他对原著仅4000多字的短篇小说进行了大胆改编,将其扩展为一达5个小时的大戏。
剧中内容多元丰富,不同于原著,但又紧密相连。陆帕深入挖掘了鲁迅的作品,构建了一个“鲁迅宇宙”,其中融入了《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等熟悉作品的元素,甚至一些不太为人知的鲁迅作品如《风筝》也成为剧中的重要线索。
陆帕对鲁迅和这部作品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他熟读大量鲁迅作品,带着无数问题对待这部作品,像解开一个谜题一样。他认为鲁迅希望读者能够积极地启动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能力,而非被动地接受。他对原著中神秘的讲述者及狂人弟弟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陆帕的版本中,《狂人日记》更像是一次精神探险,带领观众去探秘、梦游,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谜团。舞台成为了一个充满秘密的“魔盒”。
观众熟悉的陆帕作品元素在《狂人日记》的舞台上一一呈现,如“镜框式红线”等。这一次的“红线图腾”又意味着什么?它与鲁迅作品中的“铁屋子”有何关联?
演出从《狂人日记》的背景故事开始,讲述者因听闻多年未见的老友生病而决定探访,他来到患病友人的家乡,却只拿到了一本满纸疯言的日记。日记里揭示了这个小镇隐藏的巨大秘密: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其实都!
随着讲述者的深入探究,更多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残破不全的日记、清明通透的月光、时间沉淀出的水乡古镇、各怀心思的人们……想要揭开谜团的人是否自己也藏着秘密?
陆帕的《狂人日记》不同于传统的讲述方式,而是通过表演、舞美、灯光、音效、多媒体等艺术手段创造的多重视觉、听觉的综合感受,带领观众如同探案或心理分析一般,进入“狂人”复杂的心灵世界,探索人类面临的永久困境以及更深层的文本精神。
这对演员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剧中人物塑造鲜明,乐曦扮演的主人公狂人敏感、虚弱,带有诗人般的气质;王学兵扮演的哥哥则性格内敛、严肃认真。
《狂人日记》中的日记文本是剧中的重要意象和线索,多次在舞台上显现。这些手书均出自出品人钱程之手。
